我不是北京人,但北京是我家
文|啊呸
大年初九,我从东北老家折返回北京,左右不过十几天的时间,好像就真的是“跨”了一整个年。爸爸一早工作,在我睡的迷迷糊糊跟我告别;妈妈一早起来做早餐,帮我收拾行李,临行前依依不舍的看着我离开的背影,似乎每一年都在这样离别的场景下开启。而我,除了对他们的不放心和不舍,内心也对“北京”有了一些牵挂,这种心情是极其矛盾的,早几年我并未有发觉。
火车开走的刹那,思绪跟着车轮飞转,到底是离别,因而牵扯出来一系列情绪。我们一家人之间都不太会表达情感,至亲之间总是客客气气,许是因为我们早早离开家乡求学,从此天南海北,父母和子女都默默的保持着一种“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着实不想给彼此增加烦恼和负担。父母不想表达家里的困难,子女也不会跟父母哭诉工作和异乡的不易,这些话题都被我们默认成为一种“禁忌”。离别之后的情绪,随即便是回到北京之后的挂虑,工作上思考着新的一年的发展,生活上考虑着是否空出更出时间和精力来去找一个伴侣,小到家里面的花花草草是否能挺过来没有枯萎,还有哪些会员卡即将到期……
火车到站后,选择搭乘地铁回家,从6号线出来就是一个菜市场,我去经常去的一家铺子买菜,卖菜的大姐看我拉着行李得知我刚回北京还拜了一个晚年,就像是一个老邻居。我买了一些胡萝卜、白萝卜、蘑菇、辣椒、西葫芦……一些留着明天做早餐,一些留着做一碗部队锅当晚餐。推开家门,卸下行李,开始张罗自己的晚饭,一会儿的功夫就做了一晚丰盛的面,拍照给妈妈,让她放心,我可以照顾自己。填饱了肚子,喝了一杯茶,休息片刻便约了朋友去做高温瑜伽。90分钟的高温瑜伽,让我狂甩了一公升的汗水,看着熟悉的街道和建筑,一颗心开始慢慢踏实起来。
想起下午在火车上听喜马拉雅的一个广播,大致是讲虽然不想回北京工作,但是北京是我的家。前半句我倒是不敢苟同,但是后半句却击中了我。19岁离家外出上大学,大学期间满打满算在沈阳待了三年,之后来到北京工作,一眨眼的功夫在北京生活了14年,在这里工作,建立社会关系,在这里买房生活,在这里上社保缴纳各种税,虽然没有混到北京户口,预计未来不知道多少年还要在这里生活工作,北京可不就是我的家了吗?
这些年在北京战战兢兢把自己活成了客人,不敢在任何时候懈怠,生怕自己的身份配不上这个城市的尊贵。回到家乡,拆的拆,重建的重建,只有乡音和烧烤帮我保存了一些回忆,依靠仅存模糊的记忆和疏离的关系也把自己活成了外人,于是乎我把自己活成了里外不是人。
这次回家跟老同学聚会,席间一位老友跟说,这两年看到我的朋友圈渐渐发现我的改变,变得更加从容和热爱生活,这些改变我自己当然有所感知,只是没想到远隔百里的老朋友也能通过只言片语精准的感受到我心境的变化,或许,我就真的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有了家,就有了一份踏实和依靠。可我也知道,家乡有牵挂我的家人亲戚,有想念并默默支持我的同学朋友,哪怕平时联系的很少,可终归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我得以在老家也有一个“家”,或许,这是我们这些在外漂泊的人一份额外的礼物吧。
我不是北京人,但北京是我的家,我应该以主人的姿态去面对它,热爱它,而不是瞻仰或者卑微的望着它,只有这样,才能让另外的一个“家”放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