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钱江晚报》一则新闻:
"月薪三万至五万,提供五险一金,朝九晚五,周末双休,主要任务是陪孩子玩。”
日前,杭州一对80后夫妻开出了这样优厚的条件,为家里13个月大的宝宝,还有明年出生的二宝,寻找一名家庭教师——负责在家把孩子教到读幼儿园,教完大宝教二宝。
这则新闻,这几天在杭城的各大报纸上都占着头条,各位当爹当妈的,联想到自家的娃。
直接拨动父母的心,讨论之激励是前所未有。
那么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呢?
孩子哇哇落地,孩子的教育计划已经形成,就像第一则新闻里的父母,不惜花高价来求私塾先生,这不能不说是现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那位妈妈提出要求,老师要教会宝宝两方面东西。一是通过生活的细节,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最好能在音乐、美术、体育等领域进行基本启蒙。
想法是好的,但先生不易求。这种保姆式的私塾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跟孩子进行心灵感应之间的交流,除了妈妈,别的人很难做到,也可以说是遗传学的奥妙所在。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会在当今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多才多艺是很多孩子爸妈的期待,于是各种领先学,加强学,当然学的好处自然有,学过跟没学过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但也是短暂的。如果一个孩子有兴趣,他可以很快接受,进步非常之快。
我赞同这位妈妈的想法,确实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兴趣,但她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爱,一种人文的道德修养教育。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幼小的孩子,其实不需要多么专业的老师来教导他们多少专业知识,孩子需要的是一颗爱人的心和被爱的感觉,对如此幼小的孩子来说,妈妈的爱是最幸福的教育,不需要每天雷打不动的专业教育,只要跟着妈妈去公园看看花,发发呆,走走路,做做游戏,在家里讲讲故事,睡睡觉,玩玩具,跟家里人聊聊天,那就够了。在孩子的生活中,有一种幸福生活,有一种爱的圆圈,该是多好呀!而且这种爱的教育是持续的,一直都要有,当然年龄不同,爱的教育是不同的。
上面阐述的是家庭的爱,还有社会的爱。社会的爱有很多,比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物,不闯红顶,不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在公交车上让座等等。可能这位妈妈家里条件非常好,不需要坐公交车,但是这种体验我觉得还是要有。总得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我们在教育中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问题及时解决,或者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向好的方面发展,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观。而不是专业的指导,这么小的孩子就走上专业学习的道路,实在辛苦。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难题,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模式,良好的家庭,是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基地。
教育是一种长时间用心的投入,尤其是这位妈妈,有高等教育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好的育儿想法,作为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是最好不过了。
有网友是这么说的
什么才应该赢在起跑线上?确实如网友所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