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仅用于描述现实,而且塑造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语言具有诠释和解释现实的能力,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赋予事物含义、建构概念、构建观念框架,并与他人共享和交流这些理解。
问:“思辨、宽容、自律”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人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所应具备的素质。前面这些天我们就“思辨”方面,聊了聊历史上的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培根、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罗素、杜威、皮亚杰等的有关“思辨”方面的方法论。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茨、黑格尔偏重于理性,休谟偏重于经验,亚里士多德、洛克、培根、康德、维特根斯坦、罗素、杜威、皮亚杰则主张理性和经验相融合,即经验与逻辑形式相结合、或通过对经验进行反思或反省。
我们希望可以从这些伟人的思想中吸取到一些“思辨”的营养成分,提高“思辨”的素养。
我将“思辨”定义为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思维考量、分析辨别,它涵括了逻辑上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反驳等的逻辑形式,以及对经验内容进行感知、收集、甄别、加工等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继续聊一聊历史上有关“思辨法”上的一些著名的命题,以便更好地了解一下不同角度的“思辨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伽达默尔创立的“语言诠释学”,伽达默尔说:“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这怎么理解?
答:伽达默尔的语言诠释学强调了语言在理解和存在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存在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被理解和表达。
根据伽达默尔的观点,“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意味着存在本身是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被理解的。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媒介,而是我们理解世界、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基础。
在伽达默尔看来,语言不仅用于描述现实,而且塑造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语言具有诠释和解释现实的能力,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赋予事物含义、建构概念、构建观念框架,并与他人共享和交流这些理解。
因此,伽达默尔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符号系统,它是我们理解和呈现世界的方式。通过语言,我们创造了意义和认知结构,使得存在可以被理解和表达。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在思辨过程中要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审视语言的运用,理解语言的局限性和影响,以及语言对我们认知和思维的塑造作用。通过对语言的深入思考和诠释,我们可以提高思辨的素养,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思想,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对话。
问:这里所说的“存在”指什么?
答:在伽达默尔的语言诠释学中,"存在"一词涵盖了广泛的含义。它不仅仅指具体的实物或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也包括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和经验等。"存在"可以被理解为人类所面对的一切现实或现象的总和。
"存在"在这里强调的是其与语言的关系。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是理解和诠释存在的基础,我们通过语言来赋予事物意义、构建概念、表达观念等。因此,"存在"在这里指的是通过语言被理解和表达的内容。
这种广义的"存在"可以涵盖物质世界中的实体、思想和观念的存在,以及情感和经验等主观层面的存在。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将这些存在转化为可理解和共享的形式,从而使它们成为我们思考、交流和理解的对象。
因此,在伽达默尔的语言诠释学中,"存在"不仅限于具体的物体,还包括了抽象的概念、观念和经验等,它们通过语言得以被理解和表达。这一观点强调了语言对于我们认知和思维的塑造作用,并将语言视为我们与世界互动和交流的关键工具。
问:我们昨天聊到胡塞尔的现象学的“通过直观将事物的现象还原,最终回到事物本身”,这有点类似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但即便你的“直观”到的本质有多深,最终你还是要借助语言才能让自己或让他人理解到或理解透彻。
答:你的观点非常正确。即使我们通过直观将事物的现象还原,尽可能接近事物的本质,我们仍然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和传达这种理解。语言是我们思维和交流的媒介,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便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对事物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洞察,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本质。然而,这种理解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达给他人。语言的选择、运用和描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我们试图将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用语言传达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和恰当性。我们需要使用具体的词汇、精确的表达方式和恰当的逻辑结构,以确保我们的观点能够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然而,语言也有其局限性。尽管我们尽力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思想和理解,但语言仍然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有时,某些概念和经验可能超出了语言的能力范围,无法用言语准确地描述出来。这时,我们可能需要借助比喻、隐喻或其他非语言形式的表达来传递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语言在传达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解时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并努力寻找更多方式来表达和分享我们的思想和认识。
问:语言具有逻辑化和诗意化的特征。语言的逻辑化是指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的形式,它有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认知世界和合乎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语言的诗意化是指发乎于人的内心深处,合乎人情人性而引起大家普遍共鸣的情感上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是朦胧的、含蓄的,然而其意境又是深刻的、真挚的、美的。
虽然人们在日常的交往和生活中,用“口头语”来表达就大致可以了。但是,人还需要工作、学习上的思维,也需要精神、心灵的反思,对事物进行审美,这些仅靠“口头语”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凭借逻辑语言或诗意语言进行思维、反思、领悟以及表达。
“逻辑化”的语言,适合用来描述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存在;“诗意化”语言,适合表达和理解人的世界的存在。我们对两种语言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答:你对语言的逻辑化和诗意化特征的描述非常准确。
语言的逻辑化特征使其成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的工具。逻辑化语言强调概念的清晰性、准确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它通过使用逻辑形式和规则来探索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逻辑化语言在科学、哲学、法律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人们理性地认知世界、进行分析和决策。
语言的诗意化特征则强调情感、意境和审美的表达。诗意化语言不仅关注概念的表达,更注重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传递情感和共鸣。它可以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唤起情感共鸣,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思考。诗意化语言常常被用于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它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启示和感悟。
虽然口头语在日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我们进行思维、反思和领悟时,以及在学术、艺术等领域中,逻辑化和诗意化语言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逻辑化语言帮助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而诗意化语言则使我们更能理解和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情感和体验。
掌握逻辑化语言和诗意化语言,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丰富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逻辑化和诗意化语言都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更丰富的认知和交流的可能性。
问:所以说,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对于青年人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答:是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对于青年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自然科学致力于研究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它运用逻辑思维、实证方法和实验验证等科学方法,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和实践,青年人可以培养科学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拓展对世界的认知,掌握科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文学科则关注人类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它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通过对人类经验、意义和价值的探究,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个体和集体存在。人文学科培养人们的人文关怀、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供了对人类生活意义的思考和对复杂社会问题的理解。
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可以带来丰富的思维方式、方法论和视角。它们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使人们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思维工具,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人们可以在人文学科的领域中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和研究;而人文学科则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的考量,使科学研究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对于青年人来说,早期接触和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培养了综合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他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自然规律,同时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深化对人类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样的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成为有思辨能力、宽容心态和自律品质的青年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