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简简单单三个字,说起来很容易,想要做到却很难。
首先要阐明的是,做自己并不是一味的纵容自己,也不是类似青春期般的叛逆和与世界格格不入进而进行的无畏挣扎,亦或因为虚空无聊而凌空独舞般的自怜自赏。
做自己更需要的是心智的成熟,个性的稳定,强大的能力,还有温和接纳万物的宽容和淡然。
只有做到这些你才可以勉强谈谈“如何做自己!”
如何做自己呢?首先要直面自己的内心,触摸真实的欲望和诉求。然后在现实生活允许或者说可以到达的范围类,去尽全力的追寻和获取。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港版的古装电视剧,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故事内容依稀讲的是一个冥界的管理者,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为了不让她受尽轮回的展转和人间世事的折磨,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异时空世界,让女儿自由自在的在那里生活。与人间无关,不参与轮回的安排,在所有境界之外安身立命,永远青春美貌,天真无邪。那时候小小的我看后就想,真的会有一种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超脱一切的吗?还是剧情的设定仅仅代表父亲的爱,代表无微不至的关怀。
小时候的疑问伴随成长慢慢的寻找答案。永远的青春是不可能的,天真无邪也会被各种伤害覆盖,但是寻求另一种可能是有可能的。比如人的追求,人的选择,人的生活方式。
前不久看了《月亮和六便士》,看了很多影评都在讨论,生而为人,终其一生,是选择心中的高高挂在天边如信仰般的月亮,还是触步可及无法离开为现实生活买单的六便士?这本书确实是在讨论人的选择问题,但我的读后感很简单,只是认为,能找到一种平衡吗?书中的男主人公为了一种莫名的不可言说的对理想的钟情与执着,毅然而然从现实生活中抽离背转,离开前半生在社会生存规则秩序下获得的金钱,名利和地位,走向一条让世人无法理解错愕不已的生活之路追寻之路。虽然在死后,他的作品代替他绽放了生命之光理想之光,可这样的选择让人沉思之余不禁感叹,这样做值得吗?而文章的作者其用意何在呢?只是简单的描述所见所闻不像名家的思想深度,那隐藏在更深处的是什么呢?
才疏学浅的我迷思苦想不得开解,只收获一些小小的感悟。
理想才是人的最大欲望,任何理想的得到都要付出代价,追逐的道路漫长而不易,顾此失彼,很难平衡。也许你只看到别人的成功,你不知道的是,成功意味着失去更多。
有些理想的实现确实需要剥离现实的禁锢,就像种子,只有在适合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许选择的这个环境是现实生活中不堪理解的,但确是激发理想的沃土与发源地。
艺术家尤其需要感触真挚和纯粹,甚至是需要无条件的包容与提供精神给养,他们这类群体探索的触角一直在精神领域的世界挥舞,任何世俗的不美好和繁琐只会封锁灵感,压制表达,不利于挥发一身才情。但要说明的是,艺术家不一定都是偏执的,歇斯底里和疯狂的,那是世人对他们的偏见之一。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可是生活的镣铐仿佛每个人都无法解脱,成功者也无非是能够戴着沉重镣铐翩翩起舞的人。所以不要说解脱,没人能解脱得了,不如试着和理想共存,寻求可能的平衡。
我们不能像《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角一样隔离正常社会,但我们可以在可控范围内寻求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这一样也是做自己,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的相对不自由的环境,套用这句话来说,所有的做自己,也是在相对的环境和际遇中。
我一定会认真工作,因为确保生存是做自己最重要的一块硬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