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曼古乔
刚参加工作时,逢课改盛行,每一科老师都试图为自己开辟一种独树一帜的教育风格,可谓大张旗鼓。摒弃“填鸭式”教育,喊着创新教育的口号,那时,“花式课堂”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视觉效果似乎极佳,图文并茂,课堂中的大小活动接二连三。于听课者而言,用赏心心悦目形容也不为过。然而,慢慢地,一个学期过去了,这股创新热情被消耗殆尽,我们实在是没了“花招”,这所谓的教育中产生的“发明创造”,反而让我们深陷在迷茫的泥潭中。
我一直期待的教育结果,应该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看似随意地把知识渗透,而不是“埋头苦干”和“耳提面命”。那种风轻云淡的理想型教书的感觉埋藏在心里,我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才恰到好处。
前段时间,看了优秀教育札记《唤醒——一个小学校长的教育札记》,我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词去形容我理想中的那种教学状态,无疑,那便是“唤醒”。自我无意识地认知才能是刻骨铭心的,一味说教,只会让双方都觉得身心俱疲。
《唤醒——一个小学校长的教育札记》一书,是由华容马鞍山实验学校校长周艳所写,她是岳阳市优秀教育科研硏工作者。在书中,她记录了自己在小学校长岗位上对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唤醒”一词,让我想到了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多么形象生动的诠释!
周艳校长提倡的唤醒教育,强调了教育就是让美苏醒的过程,她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珍藏的“一罐子”美。“教育如阳光,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如阳光,去温暖每一个纯朴的心灵;孩子如阳光,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唤醒更多的人。”在这一连串的“阳光”下,万物向上生长,不卑不亢。生命的生长是慢的,教育也是。静静地等待,耐心地守候,直至唤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我超越的,把自主权还给孩子,最后让他们自己推开那扇独具特色的美好的窗。
想起上个月,在深圳举行的“2020翼展未来”家庭教育论坛暨国际学校联展,这场由深圳本地的近30多所国际学校和来自广深的众多家长朋友们参与的盛会。从现场咨询到各个学校的主题演讲,再到家庭教育论坛,家长们通过“2020翼展未来”获得了最丰富、最前沿的国际学校招生政策与入学标准,以及全球海外升学的最新动态。各个院校代表畅所欲言,表达前沿的教育理念,全方位解读各自学校的招生政策、教学优势及办学特色。
有一位来自深圳南山区中加学校的张金仲校长让我印象深刻。他在直播中谈到,他没有重点推销自己,而是引领家长树立一种正确的择校观。他说,只要家长有一个正确的择校观,就能选择到适合孩子未来发展的学校。只要选择到了自己满意的学校,选择哪一家学校都是应该的,都是正确的,家长的择校观,孩子的发展观和所选学校契合,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教育不是灌输和说教,教育应该是一种唤醒,一种引领,一种打开。再次,我受到“唤醒”一词的冲击,深刻明白教育的返璞归真的重要性。
是的,唤醒的教育过程应该是静悄悄的,在静悄悄中实现革命,不必大张旗鼓地推行运动,也不必虚张声势地喊口号。在阳光照耀下的教学活动,充满光明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