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从2013年起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国内各个汽车厂家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研发能力,自主品牌也像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并占领近45%的市场份额。同一时期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也蓬勃发展,各种新势力造车也蹭着“互联网+”的风口进入汽车行业,打着“互联网+汽车”的旗号有的在高调造车,有的在PPT造车,有的在忙着借造车之名实则是要上市圈钱,乱象丛生。在这个行业大背景下,“互联网+汽车”的产品经理职位应运而生,在互联网行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让许多刚学会写两行代码的新人都觉得自己是产品经理,而有关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各种技能培训、参考材料、著作书等,网上一搜就有一大把;但是在“互联网”后面加上“汽车”两个字的产品经理,我想现在国内还没几个人敢说自己是真正的互联网汽车产品经理,毕竟既懂的互联网又熟悉汽车的人仍属凤毛麟角,而真正把互联网汽车产品做好并上市销售,得到客户口碑好评的产品,目前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国内真正的互联网造车企业不多,传统车企也正在痛苦的向互联网靠拢及转型,互联网造车企业以蔚来、小鹏、威马为代表,后续跟随一堆合众汽车、华人运通等企业,据传有近50家新势力造车企业;传统车企以上汽、吉利、广汽为代表,正在逐步转型成为出行服务提供商;国际互联网大厂有google,Uber,特斯拉等,传统汽车大厂宝马、通用、奔驰等也都在布局出行服务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双方都在互相学习,互联网企业学习如何去造车,传统车企学习如何去利用互联网及汲取互联网的精髓,在这个赛道上,双方都在努力奔跑,就看哪一方能够快速输出产品并获取市场份额了。
行业背景如是,那是否应该有一些互联网+汽车的产品经理经验总结及实际案例介绍呢?国外以特斯拉Model X,Model 3为代表,国内以蔚来ES8,上汽荣威Marvel X为代表的互联网汽车正在逐步推到市场上,目前尚未获得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但从这几款互联网汽车的设计可以看出,“互联网+汽车”的产品经理角色正在逐步发挥重要作用,一个既懂得汽车又懂得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在一辆互联网汽车的开发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传统的车联网工程师,也不是一个只懂画Xmind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他需要对汽车本身非常熟悉,并且对互联网有深刻的理解;他需要懂得车身底盘内外饰的结构,还要懂得云管端数据传输及分析;他需要了解发动机总装焊接涂装工艺,还要了解需求分析、用户场景分析、用户研究等方法及实际应用;他不仅仅看得懂CAD数模、CAE仿真,还要会写产品需求说明书、商业分析报告等。所以对于一个有志于成为“互联网+汽车”的产品经理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无限挑战的工作职位,这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的产品经理。
我作为一个从事了十多年传统汽车研发的工程师,到现在从事互联网汽车产品的研发,目前正在承担着互联网+汽车的产品经理角色,深知这个过程极其艰难,道路曲折,挑战重重,所以我想把我从事互联网+汽车产品经理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的工作案例,形成文字记录下来,便于后来者能够有一些参考,倘若还能够得到一些行业内外人员的认可,那我就更加满足了。
本简书后续的计划是这样: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互联网汽车产品经理所需要的技能,这些技能源自互联网行业,但考虑到汽车的实际情况比互联网行业更加复杂,需要扩展这些技能的应用。从互联网产品经理到互联网汽车产品经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虚”向“实”的转变,但在汽车“实”的实际表现中保留了互联网“虚”的优点,这样才能确保做出来的汽车产品能够获得足够的用户以及商业价值,毕竟一个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及成本比一个互联网产品要高出千百倍,这个核心的本质区别直接导致了两个行业的产品经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