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别给。”
这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个电话。
一名985大学毕业生,却被人发现横尸荒郊水塘。
一年前,李文星从东北大学资源勘探专业毕业。因为本专业对口工作要常出远门,难以照顾年迈父母。经过权衡后他开始自学JAVA编程,打算从事IT工作。
非计算机本科出身、又没有IT行业经验。李文星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直到“北京科蓝”人事部对他伸出了“橄榄枝”。
公司通知他,5月20日去天津报道。就在前一天,他还对室友说:“只有电话面试,不知道靠不靠谱。我怕是传销。”
但第二天他还是去了,因为他太需要一份工作了。
7月8日,“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别给”,这是他给母亲打的最后一个电话。
7月14日,一具尸体在天津静海G104国道旁的水沟里被发现,同时还打捞上来的,还有一本传销的笔记。
8月2日,大学生找工作致死的新闻,传遍社交媒体的每个角落。
1
每一秒都会有人死去,每一天都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这个世界。但为什么李文星之死,会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成为我们在社交媒体中讨论的话题?
因为他是大学生?一个将四年青春付诸大学的普通大学生,就像你我。
因为他来自普通家庭?肩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与责任,承担着家属殷切的期待,就像你我。
因为他由于找工作而丧命?出于迫切谋生的心愿而被骗,对于未来惶恐不安,又很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创造美好的人生,就像你我。
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
当我们质疑BOSS直聘的审查不严密、天津静海区对传销组织坐视不管的时候;
当我们搬出魏则西、徐玉玉的事例、抨击相关部门总是要到出现命案才开始采取行动的时候;
当我们愤怒、当我们呐喊、当我们奋起反抗的时候……
我们不曾刻意关注,但是也能不知不觉发现,那股涌自心底的怒火,是因为他们也都威胁到了关乎我们的权益。
我们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学了四年没有前景的专业的忧虑,我们害怕无颜面对家人供我们读书十几年耗费的心力,承载不起亲属对家中“高材生”的未来的期待。
十几年的苦读,我们听惯了“现在好好努力考上好大学就无忧了”的鼓励,但后来发现,大学文凭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带来实际的利益,更不能为未来保驾护航。
事件中的李文星,“985毕业生”的光环,本应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像所期盼的那样,轻松找到高薪工作、成为社会精英。他的专业并不能给他很好的就业,只有通过自学JAVA编程,渴望着步入IT这个看起来高薪的精英行业。然而,即便掌握了技术,在应聘时,他仍旧被屡次地拒绝。
3
每一年,都有无数名校毕业生因为无法在大城市立足,被迫回乡。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即使是清北,也无法保证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得到大城市的高薪工作。
可是最大的问题是,怎敢辜负家人亲属的期望。
名校毕业的学生,理应比辍学出去打工或者读职高技校的人,获得更好的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但这却是相当一部分人扎根在心底的固有认知。
有多少来自小城市的名校毕业生,拼了命的要在大城市给自己抢下一个位置,他们并不一定是不想回乡,而是不敢回乡。
他们忍受不了那种目光、那些“你考上了名校最后也还是做着普通的工作嘛”的人多口杂。
这是一种错位的心态,但很少有人能放下。大学,仅仅是一个用来学习知识的学校罢了,并非一条通往高薪的精英之路。大学生也并不意味着,他就必须要优于没上过大学的人。
世间的路,太多了,走好任何一条其实都能成就自己最独一无二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位大学生,希望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抛下优越感。倘若因为一纸文凭就自视甚高、急功近利,那么抑郁焦虑迟早会纠缠上你。类似的悲剧,也许会在你的身边上演。
而如果你是大学生的父母亲属,我希望你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子女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你大可不必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倾其所有去培养子女,过犹不及,反而会徒增双方的负担。大学只是一段求学的过程,文凭能证明大学之前的学习成果,并不能保障未来的发展。无论子女做出怎样的选择、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只要他在努力着,都请多一分理解和支持。
希望悲剧,能够少一点。
希望每个人都能放好自己的心态,为自己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