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外界怎么评价,把他置于何种境地。他一如既往的活在自己的节奏中。他说: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无益的人和事上。他是冯唐。我欣赏他,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真实而平和的人。他对外界有独到的见解,但又不会妄加评判,并且尊重事物的多样性,这源于他的博学和内在格局。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可贵之处。有时候我觉得,在人世间刹那里是乐意遇到“真佛”的。事实上,佛无处不在。
1. 真实。
冯唐说:““哪怕你骂街,哪怕你不开心,哪怕你有负面的东西,你就搁在桌子上,比让大家猜来猜去效率要高很多。我比较直,最多就是如果我真看不上你了可以不说,但是我说的一定是我字面上的意思。真实还是第一位的,否则,要不然是伪善,要不然是假美,是立不住的。”我在想,事实上当我们在强调真实的时候在强调的同是“接纳”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够接纳完整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指数。也就是说,我们对生命接纳的的维度越大,我们就会越释然,从而身心也就会越自在。
2. 面对。
“非常孤独,每人能真正帮着你。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要勇敢,要坚强,不能因为怕疼就跑掉了。”—— 这或许就是关于“修行”两个字最好的解释。修行其实也是一种进化,通过闻思修三个部分的结合完成。有时候就像蛇蜕皮,就像凤凰涅槃。成长很疼,有些部分只能去悼念,没办法。仍然讲的是接纳的问题。
3. 过程。
“好多人都是死后才得名声,生前充满了自我否定。恨不得就像卡夫卡让他的朋友把他所有的手稿都烧掉,或者像芥川龙之介,死前经常逼着自己对窗户喊“我是天才”——他实际上可能是天才,只是他自己没信心”—— 我告诉自己:“你得肯定一点。这一点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慢慢认识的过程。从超级有信心,到超级没信心,再到渐渐地重新有了信心的过程。
4. 追求。
安身立命的追是要有的。如果还没有找到,就把寻找安身立命追求视为追求。总之,是要有追求的。哪怕正在追求着追求。
5. 写。
关于写的最好的状态,他说:“还是别太逼自己。我现在从来不想真的遣词造句,就让它(像水一样)往下流(淌)就好”
6. 安全感。
“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怎么叫安全感?吃饱了,有地方睡觉,你还要怎样?比如说,你的男朋友上街了,从佛教角度讲,发生三种情况,到最后有可能效果是一样的:比如说他失踪了,一种情况是跟另外一个女人跑了,一种是他为国捐躯了,第三种是他自己当和尚去了。你可能觉得跟别人跑了你不能接受,后两者都可以接受。那这就不是男人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非常简单的结果是这个男的不在你身边了,你却纠缠那些原因,你可以纠缠,可以去理解,但是我觉得更好的态度是,接受这个事实往前走。”—— 宗萨也说过这个逻辑,对思维上的我执非常有针对性。或许实操有些难,当然会难!不然人生可能也会很无趣了。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思维理路。在很多情况下,我必须自救。那么我如何在烦恼中自救?这个思维理路就很有效果。我需要带着我自己去分析,去看见,即观照觉察。就是说,我得让自己知道,终极的结果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情绪是什么,这是情绪在作用。我需要做的不是要打败这个情绪不让它发生,因为这不可能。就像我的口水会自然产生一样,是一个人的基本属性。但是我可以接纳它的存在,然后更高级的处理是——不染。关于不染的感觉能够达到最高级的状态,应该是禅定。
7. 矛盾。
“我觉得要求两个人所有时候都默契或者都有一致的东西,从概率上来讲,几乎不可能,你要不然就自己待着,要不然就出家。”—— 从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他能够接纳事物的维度确实比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更高一些。世界是充满差异和矛盾的,为什么我们就不承认呢?!首先可以做的就是谈,交谈。那如果谈不了呢?如果谈不成,明天太阳依旧升起,该干嘛干嘛。英文叫hold it tight ,let it go,就是你珍惜,抓住,抓不住就让他走。
8. 因果。
“因果不是任何常人能够掌握的东西”。——是啊,为什么我就没有这样去思维过呢?我远离我的真实。因果不是我们能掌握的。学习因果不是为了掌握,能写出来的意义有很多。但在这里,我想表达是我们必须承认在想了解和掌握因果的同时也就否定了无常。他曾在诗中写道:“西风无端起,东边草满地,我离佛千万里,我离佛特别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
9. 禅宗。
“喜欢禅宗主要是因为禅宗十分活泼,它破坏所有的偶像,不像一个宗教。因为它不希望你盲目跟从,崇尚你的独立思考。不立文字呢,我觉得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 从学佛至今,我没有幸免,掉进了所有能掉进的水坑。只是我也有幸运部分,就是很多贵人在相助。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尤其重要。从科学层面来讲是反智主义。从佛法的角度来讲是保持觉悟能力。这非常重要,必须明白那是“指月之手”。
10.自己。
“人尽其才”—— 看见自己、观照自己、察觉自己、了解自己、使用自己、接纳完形的自己、关怀自己、保护自己、爱戴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