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外山滋比古,目前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前总裁。专攻英国文学、思考等领域。
老先生今年94岁高龄了,在医院检查47项指标完全达标。身体之好,令人惊讶。
本书写于他91岁时,本书内容来自他的演讲,题目为“阅读与思考”。本书主要强调乱读的功效。
毕竟,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乱读术》1.乱读术
(1).乱读是最有趣的阅读法
不参考他人意见,凭自己的判断选书,用自己的钱买书。随意买书来读,读不下去就可以释卷。
这种做法虽看似粗暴,但读不喜欢的书,只会所获甚少。释卷后可以反思,自己为什么没能将书读完。
最终,随意买下自己未曾预想之书,并带着轻微的好奇心去读。这就是乱读。在书籍多如牛毛的时代,乱读才是最有趣的阅读方法。
乱读就好。匆匆过目并不意味着轻视书。不轻意的读者常能收获更大的领悟。
(2).乱读的注意事项
书籍的过食同样有害
书籍是心灵的食粮。
即使营养再好,总吃同一种粮食,也会导致营养失调,饮食过度会诱发疾病,增加压力。
书籍的过食同样有害,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想想也能知道很不健康。
偏食和过食都不可取。为了学习而过度阅读专业书籍,往往容易成为知识的病人。
不要成为书的俘虏
读书并不是那么可贵,它能给读者带来多少好处也是未知数,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强迫自己努力读书。以前的许多日本人就是如此。
二战前,欧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胸前挂着相机,脸上戴着眼镜的人一定是日本人。为什么戴眼镜呢?因为日本人需要读标有注音假名的小铅字。与读罗马字母相比,读日本的印刷品对眼睛的负担更大。
人的精神也与眼睛相似。将书视为珍贵之物而过量阅读,会导致头脑近视,以致看不清事物。不明就里地过度阅读,头脑和眼睛都会感到疲惫。
读书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读书也能让人博学多识,相反,也能让头脑空空如也,不会思考。对后一种结果,谁也不会提醒你。
(3).乱读的意义
违反常识的阅读
当看到或听到乱读一词时,许多人会皱眉。即使受过教育的人也会认为,精读、熟读、多读各有优点,乱读却毫无长处。
或许违反常识,但作者还是认为,乱读能让迄今为止的阅读方法所忽略之处重见光明。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自然而然就能读懂是不可能的。我们都认为自己会阅读、拥有阅读能力,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臆想。
乱读不拘泥于书的种类
只要看上去有趣,都可以拿来读。
读者不能闷在某一狭窄的领域中,要是在好奇心的引领下,流浪于广阔的知识世界。这样做不会给他人增添麻烦,所以大可不必有任何顾虑。
不阅读理科书的文科人才算是纯粹的文科人。这是一种滑稽的想法,是有害的专业主义,很多时候会遮挡住我们发现新事物的机会。
由着自己的兴趣去读各个种类的书籍吧。如果只是闷头阅读某一专业的书,很容易成为专业知识精通但对其他事漠不关心、一无所知的“专业呆子”。
不畏惧失败:乱读必须的觉悟
无论多聪明的人,一旦乱读,便不可能避免失败。但很多时候,与从头到尾读完的书相比,读不下去而放弃的书更能让我们受到不同的启发。
人类能从失败中学到很多。有时,失败能比成功收获更多。与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相比,乱读更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2.知识与思考
所有的知识均是外借之物,而用大脑思考则需依靠自身的力量。知识虽然是一种负债,但无须偿还,让人乐得轻松,产生仿佛是凭借自身之力获得的错觉。
读书家太过忙碌,无暇意识到知识与思考呈对立关系。知识比思考更显得体面。成为博学之人后,便会弱化思考,将显摆知识误解为在进行思维活动。
究竟选择知识,还是选择思考,是一个重大问题。
真正思索的人,终究会明白知识与思考是二选一的关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成为知识信仰的信徒。
通过阅读看似变得博学、聪明的人,大多并不具备“人间力”,即作为独立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所需要的真正综合能力。上年纪之前就变得思考无能,正是因为独创能力的缺乏。知识好比化石,思考则是真正鲜活有生命的。
知识与思考所应扎根的大地,是人类生活。
3.忘却的美学
有一天,当作者思考为什么大脑中塞满了知识的人,就像失去了思考力一样,还被说话刻薄的人说成是“专业呆子”时,忽然想起了已经忘掉的新陈代谢综合症。
对啊!大脑中也一定会发生类似的情况。摄入知识过多,却又搁置不用,完全堆存在头脑中,不也会发生知识代谢综合症吗?知识虽然有用,但如果一直消化不完、堆积在大脑中,大脑也会出现不健康的肥胖吧,慢慢地,就形成了知识新陈代谢综合征。
如何应对?忘却。
无论知识如何增长,只要不断忘却,就不用担心有过剩的危险。忘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只要忘却有效运转,就不用担心知识过多。如果忘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摄取的知识不多,也会有剩余知识堆积,阻碍大脑活动。
不言而喻,以上观点并非常识。怎样才能打破常识?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便被教育不可忘却。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全部记住。为了确认大家是否记住,学校会进行考试。健忘则分数低:头脑好则不会忘却,记得很牢。这便是既定常识。
如果将知识比作食物,那么忘却就相当于消化、排泄。输入大量的知识而不加消化,只强调记住!那后果堪忧。消化、排泄这是作为一种自然天理在运行的。强调自然天理,是因为依托人类的努力来运行如此重要的功能,太过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有了自然忘却的存在。这种能力因人而异,迄今为止,这种无法忘记的人一直被视为优秀的楷模。
自然忘却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睡眠过程中的忘却,通常,人在每晚的睡眠中会甄别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废弃、忘却目前不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这好比大脑在扔垃圾。早上醒来,大多感觉精神清爽,就是因为扔完垃圾后,大脑非常干净整洁。
忘却这个功能每晚都在发生,只是因为它是自然发生的,像呼吸、血液循环、睡眠等都是自然运行的,所以人类也就不再记得它们的珍贵。
忘却可以通过进一步净化大脑、改善大脑功能,发挥出胜过记忆的功效。知识能让人类更聪明,但忘却能让思维变活跃。这是知识所不及的。这一点来说,忘却拥有比知识更强大的力量。
4.散步的领悟
30岁时,作者偶然开始散步,但心中尚无散步的明确概念。
写作时常遇到瓶颈,即使是深夜,也会断然地走到屋外,在周围散步片刻。再次回到书桌旁,刚才未能跨越的瓶颈,变得总算能跨越了。如此反复,作者发现漫然散步似乎能改善大脑的功能。作者引用拉丁语的一句“散步能解决一切”。
随着散步次数的增多,作者也养成了散步的习惯,这带来了身体健康。在医院的体检令作者坚信:如果没有散步,不会身体这么好。
散步能进一步改善大脑的功能。
人类的大脑并非仅用来记忆知识,追求新的思考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但如何才能孕育出新的思考呢?仅靠读书远远不够。何止不够,甚至反而可能让人变成只懂得知识、不会思考的“知识呆子”。
怎么学会思考呢?
散步。在欧洲,有人认为在缓慢的下坡道上散步时,可以收获新的好的创意。也有人认为流汗之后可以获得,作者也认为,散步时,新的创意会涌上心头。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遗憾的是,能培养思考能力的书籍凤毛麟角。要想使思考力得到培养,还是要靠散步。
所以作者最近开始思索,如果读书时采用散步般的阅读方法,不就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新发现了吗?这一阅读方法就是乱读,乱读能让人收获有趣的创意。
5.我的收获
(1)乱读是一种主动地阅读,这与大多数教人阅读的书籍观点一致,像《如何阅读一本书》就讲到主动阅读的重要性。忘了是哪里提到:读书时要做一个国王。
(2)阅读像散步一样,不要刻意追求阅读的目的地,有时随意一点不仅轻松,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散步不仅让阅读更有趣,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用读书学院林大胖的话说:“毕竟,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著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有类似的习惯,他喜欢跑步,他说过:“跑步告诉我什么是努力的极限。”
(3)阅读与思考应是这本书的主题。对于生活,两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同时也很难选择,在作者眼中,阅读本不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进入工业社会后,我们的体力工作被大量的机器替代之后,被迫强调用阅读来增加人类的知识,去适应新的脑力劳动。思考与语言才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的。
(4)看完书就忘是读书人的顽疾,刚刚看过的一本书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还在探讨这个问题。这本书的观点是,就事论事,如何解决看了就忘的问题。你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你要多实践,你要找到一本书的临界知识。
《乱读术》不同,面对这个问题这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忘却是好的,不用自责,这是一种自然天理,如果没有这个自动运行的功能就有大麻烦了,我们忽略了忘却的重要性,它是不利于知识的学习,但它利于我们思考,让我们的思维更活跃。
关键是你要知识?还是要灵活的思维?
这个观点为我们的阅读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当然我不是完全同意这位老先生的观点,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以肯定,这本书为浮躁和功利的读书环境注入了一股清流。
感谢这美好的时代,让我们即使矛盾的思想也可以自由存在,相信它们的碰撞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