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
新闻,运用扩词法理解就是“新的见闻”,是媒体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所谓“重大事件”只是相对而言,可以将它理解为“有意义的”。广义上的新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人物访谈和报告文学等。我们主要研究前四类。狭义上的新闻就是消息。
新闻的内容具有六要素:“5W1H”,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项是必须。
《消息二则》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都是消息。《消息二则》里标题和导语的内容相同,都简要地概括了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这一事件。区别就是标题比导语更具概括性,一般的结构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导语则更为全面地概括了新闻事实,六要素中的前四个都在其中。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最快速地知道新闻事件,应该看标题;如果想要更全面而又很快速地了解,应该看导语;而如果不赶时间,想要最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事件内容,应该看主体。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一段写一个事实。只陈述事实,不发议论,符合新闻“快”的特点。
文章最后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经过思考,得出共有三层用意:一,使读者明确这一事实;二,体现诺贝尔奖颁发的公平公正;三,彰显消息报道事实的专业性。
消息是迅速、简要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真实客观,主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简洁、准确、严谨等。
《“飞天”凌空》与《一着惊海天》
这两篇新闻前者是特写,后者是通讯。
在标题上与前三则消息的标题的不同:它们采取了主副标题形式,副标题概括出了新闻事件;“记”字也暗示了本文与前面的消息的差异。
从《“飞天”凌空》这篇特写,我们可以得出:新闻特写是采用类似于摄影、影视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特色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与消息的区别就是:消息是要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而新闻特写则描写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这样的写法细致入微,而且现场感强。
《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则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本文依次记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主要叙写了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完整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使文章富有价值感、层次感和美感。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从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则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这是一篇新闻评论。
文章围绕2017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世界人民爱好和平,而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修宪复活军国主义这一新闻事实展开评论。作者的观点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文章开始引述国家公祭鼎铭文的语句,引出话题,揭示我们举行国家公祭是为永远牢记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这一观点。然后又评述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组织的相关纪念活动,指出历史是不可能被忘却的。文章也注意到,当今时代,仍有日本右翼辱没历史真相的丑恶行径发生。文章通过引述国际社会对日本右翼的批判,分析指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接着文章通过南京由被战火摧残的“恐怖之城”发展为“和平之城”的事实,号召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照应话题,深化论证效果。
新闻评论一般分“三步走”: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部分。新闻评论的标题大多揭示了作者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