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很难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科学家不再纠缠于给攻击行为下定义,而是转向考察人类攻击性的来源这一更重要的方面。
那为什么人会做出攻击性行为呢?一种理论认为人在生理上有一种预设的攻击性程序,另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看法是人的攻击行为是习得的。
心理学家班杜拉做了一个非常著名和有影响力的实验,即“波比娃娃”实验,通过这项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儿童很容易模仿作为榜样的成人的行为,而且也会泛化到榜样不出现的情境中去。
实验的部分细节:被测试者由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组成,他们平均年龄在4岁零4个月左右,他们被分成 1 个控制组和 8 个实验组,部分实验组会观察两个成年人的各种攻击或非攻击行为。
image.png通过最后的数据来看,可以得出几个有趣的推论:
- 观察男性榜样的攻击行为后,男孩平均每人表现出 104 次攻击行为,而观察女性榜样后,平均只有 48.4 次。女孩组也有类似的结果,只是差异性没有那么大
- 在同性别模仿条件下,女孩更多地模仿言语攻击,而男孩更多模仿身体攻击
在儿童接受的各种信息里,特别是家庭环境,以及手机、电视等媒体,也需要有意识的减少或避免暴力情景,甚或是对暴力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其实都有助于减少孩子对暴力的模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