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笔画经过了临摹、勾线、写生,接下来是染色,也称为晕染。
当然,染色也是临摹课题之一。
我刚开始染色时,调色很重,用上了西画的素描阴影,这是情不自禁的影响。
画面效果出来后很浓重,就像炒菜放了很多盐,根本无法入口,我这画是根本无法入眼,老师点评作业时,告之太油滑了,也就是太做作,处处都有刻意为之的痕迹。
回头看看老师的画,清淡典雅。
于是,我又重新临摹勾线,在染色过程中,旧的问题还没克服,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线条边缘给染糊了,色块之间串色了。这又像是炒菜,放得咸不说还巴锅。
我还得再重来一张。又开始重新临摹勾线,这一张,我染得小心翼翼,貌似画面干净淡雅一点。周末老师点评作业的时候还是说画面匠气,我一头雾水。这时老师又循序渐进的指导说,匠气也指整个画不耐看,缺失骨力,什么是骨力呢?就是线条本身,中国画的线条是表现画面的质感和韵律的关键,染色是为这骨力构架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只见色块不见笔力骨架的画就显得肤浅。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再根据老师的审美一看,发现自己犯了好多错误毛病。首先,我的勾线无轻重,墨色一样。花瓣和叶子本身是有质感轻重区别的,而我整齐的淡墨就完全表现不出来这种变化,所以在线条这一关我就让整个画面失去变化节奏了,其次,我的染色完全覆盖了线条,就好像肉涨多了,看不见骨头,很油腻的一团,中国画的清雅和笔触玩味就不见了,所以画面还是流于俗套。
于是我又重新临摹勾线,再来晕染一张。这一次,我把底色墨调得淡,牢记老师说的“轻、薄、透”。这一次,心静多了,已经可以很安静的慢染晕色了。这就是习画的好处,可以让浮躁的心态变得宁静。
一遍一遍染下来,看着画面有了一点想要的感觉,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就是看得见的收获,也是精神嘉奖,结局是令人愉快的。
当然,这是染色过程的一个开始,在晕色,调色中还有许多关键技巧要学习,我将一如既往的学下去。因为它不仅符合我的性格,还让我真真切切的感觉是一件无比有意义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