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习惯,让文字涤荡心灵!
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夜雨作文讲堂,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记叙文插叙写法的四个注意事项
记叙文中所写的事,往往是正在发生的事、过去发生的事、即将发生的事。孩子在一篇文章中通常只写上述三类事件中的一类,这种写作习惯不能说不好,但这种文章行文缺少变化。如果孩子的语言功底再差点,就很容易写成流水账。
记叙顺序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顺叙、插叙、倒叙、补叙,中小学阶段常见的是前三种。今天,我和大家谈的插叙,能够有效的将正在发生的事和过去发生的事融合到一篇文章,有些时候也可以把正在发生的事和与此事相关的别人的事融合在一起,使文章有种穿越的感觉,实现情节的跳入和跳出,从而使文章的事件更厚重,内容更丰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正确的使用插叙,我有如下四点提示。
一、插叙写法不能单独使用
使用插叙,文中最少要有两件事。其中一件是全文的主事件,贯穿全文始终,这需要用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顺叙)来写。另外的和主事件有关的小事件需要使用插叙写法。做个比喻,一串儿山楂的糖葫芦,其中夹杂着两颗草莓,那两颗草莓就是插叙的小事件。
二、插叙的小事件最好不超过两个
不超过两个,一是由字数决定的,六七百字的文章,插叙的内容过多,就喧宾夺主了;二是由插叙的作用决定的,插叙往往起到补充的作用,既然是补充,内容就不能过多;三是由阅读体验决定的,带着读者不停的进行情节的跳入和跳出,读者会晕晕的,阅读感受会很差。
三、插叙的内容需要仔细的裁剪
插叙绝对不是再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而是叙述某件事最贴合文章主题的一小部分。还有一种情况,插叙的不是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句表述经常发生的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裁剪素材,素材剪不好,会弄巧成拙。
四、插叙要自然
这就需要作者找准插叙的时机,做好插叙和顺叙的衔接过渡。最佳的时机是:由眼前的人、事、物引发回忆,进行插叙;最简单的衔接是:插叙之后安排一两句抒情议论结束插叙,回到现实。
下面,我将以一篇六年级的作文为例,为大家示范一下插叙的使用方法,段尾我会用红字进行点评。
作文点评:
本不想讲插叙,但子行少爷误打误撞,用了插叙,所以提前讲讲也无妨了。还是那句话,忽略粗糙的句子,此文还可以看。小男孩啊,啥时候能有点儿女孩的细腻呢?静待花开吧!
范文展评:
散步(改后)
吃过晚饭,姥姥要去公园走走。我正好作业不多,便和她同去。和姥姥在一起是我最放松的时光了,只是学习忙,已经好久没陪过她了。(尾句很有用,这是全文的背景,有了这句,下文的一切都不会显得突然。)
走在护城河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真是凉爽惬意。路两边的树和花,静静的,天空缀满了闪烁的星,月亮则躲在微云的面纱里,藏起了俊俏的脸。小区不远的小公园已经热闹起来了,我轻声哼唱着歌。好久没这么轻松了,不再想学习那些事儿,真是无比自在啊。姥姥走的不快,跟在我后面,一直笑呵呵的看着我。(景物描写和去公园的路上,推动情节发展,为第一次插叙做铺垫)
真是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小时候,我在姥姥家长大,每个夏日的晚上,姥姥都带着我去外面玩儿上一圈。乡村的夜有时静谧,蝉鸣蛙叫,偶尔还会听到蛐蛐弹奏欢快的曲子。乡村的夜有时热烈,在村委会外的广场上,大人们和着喇叭曲儿扭秧歌,孩子们围着广场尽情的跑来跑去。可到了现在的家,夏日的夜晚似乎变了许多,小公园虽也热闹,但可能是我长大了,已经无暇顾及这一切。(夜的静谧和热烈,不是具体事件,是用动物的声音和人们的行为,表现那些经常发生的事。尾句用自己感觉的变化结束插叙,“长大了”为下文铺垫)
公园广场到了,台阶很陡,姥姥终究还是上了年纪,这十几层台阶,在她眼中就像一道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爬台阶时,脸上写满了吃力的表情。我不忍心的说:姥姥,把手给我,我领着您。”说着,抓住姥姥的手,我瞬间像触电了一样,感觉那双手似乎有千斤重。(情节继续推进,姥姥的手触发第二次插叙)
如果说我是个勤快的人,估计这和姥姥有很大关系。小时候,在我的眼里,姥姥的手无所不能。下地干活、经营超市、洗衣做饭、打草饮牛,家里的活,姥姥做的最多,当然还要照顾年幼无知的我。我感觉,她那双粗糙的手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更托起了我和表妹彤彤的整个童年。(把姥姥经常的劳作,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尾句围绕“手”抒情,结束插叙。)
想到这里,看着眼前的姥姥,我真想对她说:姥姥,小时候您领着我走;我长大了,现在要领着您走。可这样酸溜溜的话,我没说,只是看着姥姥笑,姥姥也看着我笑。(欲言又止这种写法很好用,能够把文字搞的很煽情,最起码能少几分幼稚。)
那天,那双粗糙的手刻在我的心里,我可能要永生不忘。一双粗糙的大手牵着一双细嫩的小手,这可能就是永远绵延且无法割断的爱。(最后一句再次围绕“手”抒情,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抓关键情节中的关键点,进行议论抒情,这种结尾方法不流俗,容易产生结尾的变化,很容易上手,可以尝试。)
附录1:对子行少爷的文章,我改的还是很随意的,基本用原文的材料、主题、结构层次,但全文的语言基本上大换血,我根据他的意思,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希望对他有所帮助。
附录2:城市与乡村的穿越,童年与现在的穿越,整篇文章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层次感,更立体。成长、陪伴、付出、回报等和爱有关的画面,在文中交织,打动人心。不同层次的内容,丰富的阅读感受,才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有味道。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