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反思
问题驱动,事半功倍《祝福》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篇目,文章篇幅较长,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但是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我们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使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且达到一定的学习效率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文本,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追求实效。
《祝福》是一篇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所以阅读小说要重点梳理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概括人物形象,最后通过分析以上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明白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
基于《祝福》的这一文体特征,我们在赏析时必须扣住“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这些基本要素。所以,我运用我校“三动课堂”的教学方式,设计了五个问题。可以说,这五个问题基本涵盖了《祝福》这篇小说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题,“概括祥林嫂一生遭遇了哪些悲惨的事”,这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问题没有多大难度,不仅能驱动学生理清情节,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题“本文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这是紧承第一题的情节内容从行文思路的角度来做赏析,让学生对倒叙这种特殊叙述方式的作用有所把握,而且这样的问题是高考阅读中常设的题型,也为高考奠基。
第三题是分析人物形象。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而文中鲁迅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入微、入形、入神,可谓文学作品中人物肖像描写的经典。所以,我设计了“找出对祥林嫂的几处外貌描写。从眼睛的变化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身世遭遇。”这个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从点到面,由表入里,通过祥林嫂的一双眼睛的变化深刻体会她的悲惨遭遇。第一次详细描写,祥林嫂一个寡妇,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帮工,她是“顺着眼”的,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第二次详细描写,是她被婆婆抓回卖掉再嫁,遭遇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也还是“顺着眼”,但“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体现了她遭受惨重打击后,内心的痛苦。接着又几次简略描写,如她不断地和人们讲“阿毛”的故事时的“直着眼睛”,别人嘲笑她头上的疤时的“瞪着眼睛”等,写出了她的痛苦、无奈和反抗;而“捐门槛”后的“眼光也分外有神”,写出了她赎了罪孽后的希望;但在办“祝福”时,鲁四老爷的一声断喝彻底击碎了她的愿望,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眼睛“窈陷”下去,从此仿佛是一个木偶人了。第三次详细的描写,是祥林嫂沦为乞丐,流落街头,精神已彻底麻木,此时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正是:满目凄惨色,一生哀苦情。
怀着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怜悯和痛慨,自然而然的引出第四个问题”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的讨论。文中与祥林嫂有交集的人物:鲁四老爷、柳妈、四婶、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我”、庙祝、鲁镇的男男女女、大伯(第二个丈夫的哥哥)等等。到底是谁把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推上了绝路呢?其实,这些人都不是直接凶手,但都难辞其咎。因为他们固守着腐朽残酷的封建道德、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所以,杀死祥林嫂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那个社会制度。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应是封建制度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豁然明确。
我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意在引导学生回到“祝福”这个蕴含深意的主题上了来,精读小说开头结尾部分对除夕的鲁镇“祝福”活动的热闹的坏境描写,进一步深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从而使学生对主题思想的把握更深入。
在整个课堂和课后的学习中,每个学生最后都完成了学习单,把自己的思维成果、讨论成果落实到了字面。留下了学习的痕迹,或多或少的都有了收获。
总之,以这五个问题为驱动,层层深入,化繁为简,落到实处,事半功倍。
问题驱动,事半功倍附《祝福》学习任务单
《祝福》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学习规则
1、每个学生课下预习时完成学习单中自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2、课上小组四人共同对预习情况公共发表,其他人认真倾听、记录、整理,不打断他人。其他人陈述完整后,可以补充自己或他人的不足,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争取完成。
3、各组代表发表,其他人认真倾听、记录、整理,不打断他人。小组代表陈述完成后,本组或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可以质疑、解答等。
4、展示发表的方式:课上可以是陈述、可以是板书、可以运用多媒体。但最终呈现的是完成学习单上所有任务的“学习任务单”。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学习任务:
了解祝福习俗: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1.概括祥林嫂一生遭遇了那些悲惨的事。(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2. 本文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行文思路,特殊叙述方式)
3.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找出对祥林嫂的几处外貌描写。从眼睛的变化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身世遭遇。(人物形象分析)
4. 讨论: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主题分析)
5、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
问题驱动,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