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孟子
明陈白沙以学为粤倡,其学一宗濂洛。姜进士麟者,始见白沙,曰:“吾阅人多矣,如陈先生者,耳目口鼻人也,所以视听言动,殆非人也。”人问之,辄曰“活孟子,活孟子”云。白沙初应聘至省,观者数千万人,图其貌者以百数计,市井妇孺皆称为陈道统。入京,授翰林院检讨,以养母还山不仕。宪庙升遐,哀诏至,先生赋诗云:“三旬白布裹乌纱,六载君恩许卧家。”家居尝戴玉台巾,〔玉台,山名,巾象之也。〕扶青玉杖,插花帽檐,往来山水之间。有诗云:“惟有白头溪里影,至今犹带玉台巾。”又云:“拄地撑天吾亦有,一茎青玉过眉长。”又云:“两鬓馨香齐插了,赛兰花间木犀花。”其风流如此。白沙弟子百余六人,以林缉熙〔光〕为最。白沙殁后,湛文简〔露〕祀之于衡山岳麓精舍,其后文简卒,因以配享焉。
〔试注〕
1、陈白沙: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庙的大儒、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人之一、心学的奠基者、明代性灵诗派的开创者 ,后世尊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2、濂洛: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
明·徐渭《送通府王公序》:“其他支裔不可胜数,濂洛所不敢轻,而关汾所不能窥也。” 清·顾炎武《仪礼郑注句读·序》:“沿至於今,有坐皋比,称讲师,门徒数百,自拟濂 洛,而终身未读此经一徧者。”
3、姜麟:姜麟(1453–1532),字仁夫,号巢溪,兰溪皂洞口村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员外郎,升四川按察司佥事。定马湖之乱,不烦一兵,人服其才。姜麟当官时,因敬仰当时的大儒陈献章,曾经前往广东白沙拜见,敬称陈献章为“活孟子”。姜麟心胸开阔,议论高古,学问一流,著有《姜仁夫集》。
4、宪庙: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5、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
6、林缉熙:林光,字缉熙,广东东莞人。少时家贫就在春光的灯下读书。十七岁补庠生,明成化元年(1465年)中举人。成化五年(1469年),上京会试,下第,适与同下第的陈献章相遇,话很投机,同船南返。至新会白沙乡,拜陈献章为师,往来向学于白沙,几二十年。巡抚朱英劝他做官,他以学未成辞之。成化二十年(1484年),从母命,复赴会试,中副榜,任浙江平湖县教谕。在平湖任职九年,其间曾主考福建和湖广乡试,顺天府同考,修《嘉兴县志》。弘治六年(1493年)十月,秩满还家。弘治八年(1495年)三月,升山东兖州府儒学教授,因丁忧,回家守制。弘治十一年(1498年),起补严州府儒学教授。弘治十四年(1501年),升国子监博士。三年任满,奏乞致仕,不允。弘治十八年(1505年),任襄王府左长史。他到任后,整顿积弊,事无巨细,皆得其当。正德八年(1513年),恳乞致仕,遂进阶中顺大夫,回归故里六年卒。其所著书有《晦翁学验》(今佚)、《南川冰蘖集》。陈献章弟子百余人中以他和湛若水(甘泉)最著名。
7、湛文简: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元明,表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广东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贝村人,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谥号文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