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刷到《觉醒年代》的片段:鲁迅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扛着一个写着我不干了的木板,在教育局门口与蔡元培校长的对话。
当时觉得特别有趣,晚上吃饭的时候,就看了这部剧,于是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实在是太好看了,有趣又有内容,勿忘历史,乃我辈的责任!
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学生,通过知识的力量,改写历史轨迹,缔造了如今的盛世繁华,能不为之骄傲与自豪吗?可见,真正的强大来自于思想觉悟。
通过这部剧,我更了解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尤其是鲁迅,我更加喜爱了,以前喜欢他是因为读他的文字,而现在在一帮演员的复刻下,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
可谓是字字金句,灵魂有香气。
另一位让我很震撼的是陈独秀先生,他真的太伟大了,铿锵有力,一心为国,我由衷敬佩,多少次在他热情澎湃的演讲下,我都想加入其中,追随于他的新思想。
与我心中印象不一样的是,以前通过课本上了解的先生是书生意气的书生,可是这部剧以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不一样了,更有力、更睿智。
大钊先生是一个我想谈而不害怕谈的一个伟人,幸好这部剧的结局是完美的,而没有往后面写更多的历史,不然......我想,应该没有一个有血有肉的国人,能够不为之难过的。
这只是突然涌进我脑袋里的一些看法。这部剧我看得不够仔细,很多地方都是跳着看的,剧情方面还没有很深刻,有时间一定再认真看一遍。
不过,让我有些难受的是,在这部剧里的胡适的形象,怎么说呢?或许是当时他信奉的主义不一样,立场不是很一样,而我生活的时代,是革命成功以后的文化洗礼,在看剧的过程中,我好生气啊。
可转念一想,我不能如此狭隘,那个时候,都还在探索正确的出路,他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与生活环境,我又有什么理由去苛责呢?
但是查完他的资料以后,他应该属于徐志摩一类的人才。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鲁迅和其他几位先生。
有人说这部剧的成功,离不开与人物信息相似的角色形象,我很同意,这部剧里的每个人,只要站在那里,我认为他们就是我心中的那个人,只是他们是鲜活的。
如今这人人平等的时代,都是因为有他们。实在有太多太多泪目的地方了,实在有太多太多想要表达的情愫,可是在这苍白的语言下,我尽然不知道如何表达。
只想说,如果有一天,时代也需要我去奉献,我也愿意跟着正确的思路,做正确的事。
对,只要是做正确的事,无论哪种形式,最后都会是正确的,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