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我爱读书首页投稿
我读了500本书,还是只能七天憋出六个字

我读了500本书,还是只能七天憋出六个字

作者: 青年港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3:49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苍苍。

最近开始征稿以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投稿,也收到了一些创作朋友的后台私信。有一个小可爱的留言很有意思:

从大二开始,我坚持每个星期读两本书,已经坚持五年了,可是为什么还是不会写文章?

说实话,苍苍觉得一般的普通人每星期能坚持读两本书,已经在时间分配上对读书这件事情很给面子了,何况坚持了五年。一场恋爱都不一定能挺过五年,我只能说他对读书绝对是真爱。

但是为什么你当读书是真爱,读书却当你是备胎呢?

人人都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认为读书读得多,自然就会写,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

假如一个身体孱弱的人想要通过食疗增强体质,是不是只要多吃饭就行了呢?显然这很荒谬。

他需要的是科学的食谱,掌握挑选有益食物的法则,合理安排吃补品的时间与规划。

同理,读书也要掌握良好方法,跳出一些思维误区,才能达到高效阅读,再把阅读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转化为写作技能。

苍苍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看书的速度那么快?为什么有人只需要花10秒就知道一本书的价值所在?为什么有的人能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一眼看出哪个书架上有他需要的书,哪个书架上有他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书?

说实话,今天这个话题写出来苍苍都觉得自己是不知天高地厚,因为自身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万卷书的地步。况且如何把读过的书内化,变成知识写作出来传递给别人,更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勤于练习才能见成效的事。

读书的目的不止于写作,但想要写出好文章大量阅读却是必经的阶段。苍苍总结出了几点关于阅读的思考,希望能给写作路上的伙伴一些参考。

1、不带目的的读书都是白嫖

有人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就是说读书不能是娱乐性质嘛!可是娱乐消遣不也是目的的一种吗?

不好意思,娱乐消遣是人的天生本能,不能作为目的存在。只要是读书,都是带有功利性质的。尤其作为写作者,读书绝对是一种功利手段,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的心智成长与成就愉悦感都是附带作用。

想要写出动人的故事,在大量阅读优秀小说作品的同时,必须带着分析的目的,学习人家怎么讲故事,怎么运用优美语言,怎么探索人类关心的话题,怎么写出来才能引起共鸣。

想要行文缜密,逻辑严谨,知识专业,就要带着学习结构框架与探索一门学科的态度去阅读某一类别的工具书籍。

带着目的去读书,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迸发出很多新鲜的灵感,同时也会有心累的感觉,因为你要付出脑力劳动。

如果想不花费心力光靠“看书”就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写作素材库那不相当于想白嫖么?白嫖还想获得高性价比服务?想得美!

任何事情都要有所付出才能有所获得,阅读付出的时间、精力都是为了你的阅读目的服务。

2、别让阅读舒适区堵死你拓宽知识面的路。

你是否沉迷于网络爽文无法自拔却从不翻看经过时代沉淀的经典书目?

你是否对畅销书的书名记得滚瓜烂熟却从来没有自我判断那些书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你是否只偏爱于文学小说却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方面的书籍从不涉猎?

待在阅读舒适区里越久,人就会变得越懒。

懒得去看描摹时代、思想深刻的鸿篇巨制,因为没有一篇爽文来得让人血脉喷张。懒得自己去归纳主题,罗列书单,畅销书榜单一搜一大把,多省事啊!懒得去看那些晦涩难懂、框架分明犹如工具书的社科类书籍,哪有文学小说那样浪漫感人?

这种懒会让你堕落在阅读舒适区的温柔乡里,最终阅读面越来越窄化,更别谈提高写作技能了。

能够跳出阅读舒适区,去读那些很需要脑力与心血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它能轻而易举地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果,它关乎到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会极大程度影响我们文章的行文框架,好的文章必定需要好的文章结构做支撑。

所以逼迫自己改变阅读类型是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必经阶段。

3、掌握阅读方法

任何事情都有套路,读书也不例外。

就好比谈恋爱,一上来就以用钢铁直男式的方式去接近一个姑娘,显然行不通。必须要有合理的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讲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即是基本了解一本书在谈什么。

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即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基本了解这本书的结构框架。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即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理解一本书的行文思路、逻辑框架与思想内涵。

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即是阅读者在很多书之间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甚至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显然,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我更愿意把这四种阅读层次理解为四种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书籍采取的不同方法,或者是同一本书籍因阅读目的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方法。

对于社科类、心理类、政经类书籍,最好是进行分析阅读,理顺逻辑框架,弄清楚概念含义,掌握更为广泛的逻辑认知与思维能力。对于写作者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缺乏的知识结构规划出适合自己的主题阅读,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纳。

当然,这四种阅读方式必定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阅读者可以根据阅读目的进行调整。

4、没有输出的输入都是耍流氓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把一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见解最好的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写作就是一种讲述方式。输入必须大于输出才能保证输出的内容有所价值。

读书笔记是最初级的输出,但很多人却不以为意,觉得读书笔记没什么技术含量。

清代有个文人名叫叶奕绳,他记忆力很差,读起书来读了后面忘前面。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本书,凡是喜欢的篇章段落都用纸抄录下来,诵读十遍,再贴在墙上。每天多则抄上十几段,少则六七段。每当休息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边走边读墙上的纸片。等家里的四面墙壁都贴满了,就将过去的取下来,贴上新的。这样随取随补,从不间断。几年以后,叶奕绳肚子里的“墨水”已经很可观了。

因为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写起文章来思如泉涌。后来,叶奕绳竟成了一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读书不仅要做笔记,还要消化笔记,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思想。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老师曾经说过:他把一本书拆解再讲出来呈现给听众,之所以从视频上看起来那么流畅毫不费力,是因为他摆了一张他自己写的关于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在前面。

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分析书本结构的读书笔记,他再对着这本笔记讲解这本书,经过二次加工的书本知识自然被他吸收得干干净净了。

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我读了1000本书,还是写不出好文章了。

因为你还欠500本读书笔记。

更多内容关注公粽号:苍苍浮世绘

相关文章

  • 我读了500本书,还是只能七天憋出六个字

    大家好,我是苍苍。 最近开始征稿以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投稿,也收到了一些创作朋友的后台私信。有一个小可爱的留言很有意...

  • 随记

    如今才发现六天能憋出七个字,不,七天能憋出六个字真不容易啊。总想写些什么,可是动笔之时删删写写,敲敲打打....

  • 01末末:刻意练习,让爱好变成事业

    赵本山在小品里说宋丹丹,七天憋出六个字,这句话用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 所以对于写作,我真的是硬伤。但还是想克服,...

  • 憋了一天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说事儿》里面,赵本山说宋丹丹写书,有句经典台词:搁家七天憋出六个字。 哎,我也憋了一天了,真...

  • 我为什么参加拆解稿与听书稿训练营

    我还没参加拆书稿与听书稿训练营时,我写文章的速度是非常慢的。 虽然没有白云大妈七天憋出六个字这么夸张,但也是要等灵...

  • 如何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欢的样子

    你想成为作家,但是喊你写篇文章七天憋出六个字? 你想成为摄影师,但是连低端单反都买不起? 你想变得漂亮,但是垃圾食...

  • 随便写写

    是有多久没有写过东西了?!领导说让我交一篇稿件,我有一种宋丹丹小品的感觉:“憋了七天憋出七个字”!!!还没开始写就...

  • 买书到读书的第七天,我有点慌

    今天是我真正读纸质书的第七天,这七天我买了六本书,目前已经读了一半。 这六本书分别是张小娴《谢谢你的离...

  • 烦闷下的乱写一通

    看了很多写作方法,在那一瞬间恍然大悟,感觉说的太对了,就这么办,但是提起笔来,依然七天憋出六个字来。想着那就不写了...

  • 《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我只读了余华的两本书,四年前读了《七天》,最近读了《许三观卖血记》。也许是“卖血”这两个字给了我错觉,我想当然认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了500本书,还是只能七天憋出六个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ta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