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大家都活跃在手机上,这是一个微妙的夜晚。
莫许此时的内心在挣扎:八点了,要不要发微信拜年,他在国外,会打扰他吗?他的信息现在也应该是接连不断吧!现在不发信息,最佳时机又是什么时候呢?好吧,莫许凝神屏息、小心翼翼:“去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您,感谢您给我方向和机会。真诚祝愿您安康、顺意!”方块字变成数字,穿透这焦虑的夜……
在中学教书将近8年,正如大多数人一样,即使知道生活是个围城,也想冲出去看看,寻求改变似乎就能够自我救赎。就在几个月前的教学培训会,莫许遇见了一位博士生导师。博导很有亲和力,据说在中学教了十几年书。忽然间,莫许内心有些震撼,原来这些年来沉默的经验居然可以成为财富,而自己唯独再深造,这段8年的时光才能幻化出奇妙的价值。简单地交谈后,老师对她的印象似乎还不错。直到今天,莫许依然还记得那天耀眼的阳光带来的温度。
可是后来的交流并不顺畅,确切地说是没有交流。莫许给老师无回应这件事找了很多的理由。据说大脑有这项功能,自己要个解释:普通大学的师范生,老师肯定持观望态度;科研能力不强;老师很忙没时间,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哪能让人家一一回复;男女的处事方式不同。她最终锁定的理由是自己说话把握的分寸度不够,给老师带来了反感……
对于莫许来说,这个晚上是挣扎的,更是失落的。莫许把这次的“交流”看成是一种测试,而那串数字消失在轰隆隆的夜里,或许留在老师更新的朋友圈里叹息。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检测人际关系的日子。
虽然手机有群发的功能,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大脑检索。有些人是我们在意的,我们积极热情发祝福,他们是我们的首选。有些人是在意我们的,我们在第一时间得到他们的问好。我们会偷偷地在意自己发出的信息是否都能收回,内心还会有一丝纠结,那一部分既不厌恶,又不想拉近关系的“无关紧要”的人怎么处理?
大年初一,同学小楠给莫许发微信问好了。信息内容像往年一样:“莫许,新年快乐!”或许是因为今年莫许遇到的这桩人际交往危机,特别地敏感,她硬生生地把这件事情跟某次算命联系在一起了。
曾经迷恋算命,恰巧那个算命先生收费又非常便宜,莫许问了一堆同学的生辰八字,跟大家解释说想要了解“命运”这个东西。算命先生说的大部分话已经忘记,只记得提到小楠同学时,赞叹他长寿并且有很多贵人帮忙。莫许有些低落,她命中也有贵人,但能帮忙的就只有是父母。于是,莫许又给自己找了一个解释:大概就是没有这个命。
小楠从小有良好的家教,他礼貌、为人处事姿态很低。在大家胡侃时,他并不是很突出的那个,虽然颜值比较高。接触时间长了,大家会发现他很周到。他读博士的第一年,莫许去他在的城市旅游。在手机不能上网的年代,莫许全倚仗小楠的安排。只逛了小半天,电话不断,莫许还以为是他女朋友查岗,没想到是小楠的妈妈。小楠有些尴尬地说,妈妈退了休太寂寞,每天打八个电话。不是亲眼见到,还以为他是开玩笑。不过,让莫许惊讶的是,每次接电话,小楠都非常温和,没有吐露一丝不满。
这到底因为命运,因为性格,还是人际交往能力使得小楠命中有很多贵人帮忙?每一年新年都是小楠主动向同学们问好,而莫许和小楠有着全然不同的性格和交际能力。在大家庭小市民势利的目光中成长,她勤奋努力、个性强硬、为人独立。除了两个朋友,几乎不与别人打交道。多年来,莫许一直是那个等着别人给她发信息的人。今年遇到的事情,让她决定改变自己的。很快,其他同学收到了她的问好微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日常就是跟一群固定的人打交道,甚至在买菜时都是找自己比较熟识的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好,经营好自己的温馨家庭,有两三好友。所谓的交际,甚至是自己不屑的套路。我们都被鼓励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在任性做自己时,可能这其中有一个问题被忽略。那就是——交际能力减退。
想想自己的过往,炎热夏季,我们请帮忙搬家的师傅们喝瓶啤酒;给扛煤气罐的师傅递上一支烟;把纸壳箱叠好放在楼下阿婆的柴间门口;开车时,耐心等待路口的行人;虽然这些表达了自己的善意和同理心,但是这些都不能算得上是交际。
不指望左右逢源,只想真实表达。那这并不意味着要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和盘托出自己的看法,总得懂得交浅不能言深的道理;那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至少要懂得分寸,给别人留有余地吧;不是每一次的交际都是能找到交心的朋友,至少值得等待吧;越是个性,越要慎重,姿态低些,现代社会谁又不是张扬的个体呢!
对于交际能力减退症患者,这些只是能力恢复的基本修炼!找来卡耐基的交际技巧进修也绝对不为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