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快乐的,但是痛苦的人比较多,他们为什么会痛苦?
我们想一想,一个家庭里的几口人是什么关系?再比如我们每天早上来共读,共读的人又是一个什么关系的人群呢?
如果家里的关系是群体关系,家里人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目标,对家庭整体的目标没有,那么战斗力是极弱的。就像我们每天都来读书,但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所以我们也是群体关系。

如果是团队关系,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团队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一个家庭的领导者把家庭的目标确定后,这个家庭就不一样了。家庭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大家有劲一块使,才会幸福。
不管是团队的成员还是负责人,其实都只是分工的不同。如果你要做一个团队的负责人,那么你是否是这个团队里面能力最强的?
有一个故事我们来看一看:

有一个人去买鹦鹉,来到售卖铺子,看了看发现,其中一只鹦鹉标牌:精通两门语言,卖200元。而另一只鹦鹉标牌:精通四门语言,卖400元。
两只鹦鹉都是机灵活泼,毛色上佳,着实没有明显差别。到底该如何挑选,着实决定不了。
纠结了半天,这个人突然看到角落还有一只不起眼的老鹦鹉,居然标价800元。甚是诧异,于是问铺主:”这只老鹦鹉是不是会说8门语言?”
铺主回答道:“不”,此人接着追问:“那这只老鹦鹉凭什么能卖800?”
铺主打趣的说:“其他两只年轻鹦鹉管这只老鹦鹉叫老板!”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团队的负责人未必是面面俱到的能人,而是知人善用、德高望重的人,是情商高、不自私的人。

去过寺庙的人都有一个印象,在进庙门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开怀大笑的弥勒佛。然而,在弥勒佛的背面,却还站立着一尊黑脸的韦陀。
据说,在很久之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面,他们二人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庙宇。
弥勒佛生性热情开朗,前来参拜的人非常多。因此,他的庙宇里面香火一直很旺盛。但因为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在管理账务上总是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因而他的庙里面一直都是入不敷出。

韦陀整天阴沉着脸,让人远远地望而生畏,他是铁面无私的代表,任何人想要从他的账簿上搞猫腻,他都会清查出来并且加以严惩。
韦陀的庙里面香火一直不旺盛,也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之中。
后来,佛祖在查点的时候,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让弥勒佛和韦陀住到了同一个寺庙之中,组成一个团队。

从此,既有开怀大笑的弥勒佛在前面招引香客,又有明察秋毫的韦陀掌管财务。在两人的分工协作之下,寺庙里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团队的负责人,要知人善用,把每个人放到适合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没有哪个人不行;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只靠自己不行。
要与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搭配成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所以说没有人不行,凡是说自己能力不行的人,根源是自私。如果在家里面你也不愿意担当,只能说明你不负责任。
鸡飞狗跳的家庭都是因为家里有一个巨自私的人,还有家里没有共同的目标。

做领导人要有担当,凡是遇到事情推脱责任的人,是当不好领导人的。
做领导人要有胆识,做事情不能畏手畏脚,敢于去拼搏。
做领导人要积极,遇到事情要看到好的一面,看团队的成员要看优点。
做领导人要有学习力,比如学习九型人格可以识人,才可能做到知人善用。也比如学习学习易经,其实有很多老板是都懂易经的,通过它掌握用人的技巧。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是否同意文中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