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要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人贤士中寻找一位做朋友,我愿意和清代名臣曾国藩做朋友。
或许是因为他那句“人生莫惧少时贫。”,他前半生十分贫穷,由于出身贫寒,连去会考都是家人东拼西凑的钱。贫穷时他能做到不卑不亢,始终坚持自我,不断进取,正是这种不畏贫穷的精神让他下半生逐渐富裕起来。在我的青春年少正是敏感多虑的年纪,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从中窥见少年未来的希望。用良好心态面对贫穷所带来的自卑感,不把少时贫看成是一件无奈的事,而要把少时贫看成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因为体验过少时贫,才知道拥有财富的珍贵,才会更加珍惜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每一点收获。
有人说曾国藩的人生就像是一个愤青的自我完善之路,他在未中进士前,他最大的心事是中进士;中了进士后,他最大的心事就是要做到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孔子、王阳明那样的圣人。而修行的第一步无外乎就是立志,“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我们若想了解一个人,不要问他干了些什么,首先问他想干些什么。如果一个人想都没想过,就不要问他如何去做,正如你不必去问断了线的风筝要去哪里一样。他对于自己的人生追求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既然树立了志向,那就坚定不移地向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拥有了志向,那必然离不开一个勤字。正如那句“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他背书背得极慢,还总是背了就忘了,但是他愿意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背书。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关于曾国藩背书的小故事,说他因为一段文章反复背诵而不得要领,于是他回到房间里还一直背,那时候有个小偷进家里偷东西,他听见有人来便躲了起来。于是他就听曾国藩背了那篇文章两个时辰,最后听着曾国藩背得磕磕绊绊,小偷没忍住跑了出来流利背了一遍出来,还大骂曾国藩笨。曾国藩听到这话也没有生气,反而更加努力。同时他也笃定了这样的人生观:既然我是笨人,那将来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机不取巧不走捷径,要相信勤能补拙。世界上百分之百的天才之占少数,在学生时代只要你用心留意,你就会发现身边像曾国藩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或许不太聪明,但是足够勤奋,读书时持之以恒,都能修完学业,将来参加工作,凭着自己的勤奋也能站稳脚跟,甚至成就大事业。
除却勤奋还需要拥有乐观的心态,毕竟投生到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能事事如意,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既然选择远航那必然是要经历风雨的。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其实并不顺畅,他从14岁开始和父亲一起考秀才连续六次落榜,23岁的他在第七次秀才考试中入围,成绩也只是倒数第二;考进士也是连续两次落榜,在28岁时才中的进士。在经历多次失败,甚至成绩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才考中的秀才。哪怕后面考进士失败,他仍能安慰自己,现在的他还年轻,有毅力,也有倔强的劲,只要不放弃,他坚信肯定能把这道通往前途的大门轰隆隆推开。就像他曾说:“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他在坚持出人头地这件事上,靠着一腔孤勇向上的决心,以及乐观的心态越挫越勇。
我愿意与他做朋友,或许是因为那么多的圣贤名士,唯有他让我觉得,哪怕你资质平平,只要你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你也能够成功。他的人生就是一场完美的逆袭,虽然背后的付出和心酸没有人前风光般有人在意,但是他成功逆袭并站在了光里,照耀并影响千千万万努力奋斗的人。就像我有时会怀疑努力的意义,也怀疑自己,但更怀疑命运。但是从他的身上,你就会发现人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你不能着急,但也不能因此而懈怠。要相信人的努力与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