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中篇——教育的有用与无用。
在谈到家庭教育的六个模型中,万老师在面对孩子问题时运用了六个模型来进行分析,我们也可以对照自己的生活来进行分析,第一模型是期待与支持,万老师看来,家庭教育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低支持低期待,低支持高期待,高支持高期待,高支持高期待。这么一看,自己应该是属于高支持低期待,我不想将自己的想法架在孩子身上,孩子有她自己的人生,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孩子多体验,最起码她有机会体验我从未体验过的东西,但至于以后,我一直都觉得不应该由我来规划,但周围的同事早早就给孩子规划好之后的道路,读哪个学校,报哪个培训班,偶尔也会觉得是不是自己不负责任,但过早地把孩子的未来的路铺好真的好吗?我也还不知道。
其中模型三黑匣子提到所谓的成功教育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我们总喜欢听专家或者育儿方面比较成功的家长的意见,但很多时候发现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并不是那么适合,毕竟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方法怎么可能适用于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呢?我们可以把孩子看成一个黑匣子,虽然我们不清楚里面的运作机制,只能尝试不同的输入,看看孩子会有怎样不同的输出。虽然我对黑匣子不是特别了解,但我粗浅地认为,我们尽可能地培养孩子,但到底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那不是我们可以预设的,我们只要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可以了。
在模型五中提到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不是把孩子当作教育的对象,而是把孩子看成能映射我们自身缺点的一面镜子,我们其实应该对孩子充满感恩之心。我深刻地意识到,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父母,经常我对孩子说的一些话孩子会模仿得一字不差地还给我,这让我哭笑不得,同时这也提醒我自己需要谨言慎行,毕竟孩子哪会分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呢?我一直都清楚地知道,孩子不是我的附属品,但我总是让孩子听我的话,会因为孩子不听我的话而恼火,这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吗?始终没有认清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因我们而来,又终将会离我们而去。
万老师在里面让我醍醐灌顶的一句话就是:向前看,向前走。
很简单的一句话,做到却很难,有谁能不因为过去而耿耿于怀,一心朝前看呢,这一点看,自身的修行远远不够,可很多时候,无论我们再怎么沉溺在过去,过去还是不能改变,无论我们多么痛苦,终将会过去,无论我们怎么想挽留这一天,这一天都会过去,所以为什么不学会放下朝前看呢?活得通透的人就能不被过去困扰,不会在原地踏步,只会一心朝前走。有时我们不想朝前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当下没有目标的话怎么超前走呢?当我们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时你会动力十足,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热爱之事,积极朝前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