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报着好奇的心报名参加了“现代极简移动微课程”的学习,为什么是好奇呢?因为我前几年开始已经放弃了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特长。
我们学校在1997年引进了计算机,从那时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一直在这一领域是个领军人物。然而最近几年越来越觉得“信息技术”成为了我的负担:经常做一些维修电脑、制作课件等“后勤式”的工作。而且我从1998年开始接触了心理学,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是从那时开始由计算机领域开始转到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并且小有成就,也体会到了和学生交往的喜悦。
这次参加新网师的学习,看到有《现代极简移动微课程》一门学科,又看了介绍充满了好奇,于是我也报名了这一科。
第一次上课就被王子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讲解所吸引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重新燃起了对信息技术的热爱之火。了解取了剪映、智影、UMU、芦笋等一系列小程序、app。发现原来手机现在的功能这么强大。尤其是这一科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也和当前的合作共赢的趋势不谋而和。和心理学上的团体活动也有相似之处。
移动微课:脱离计算机的微课,老实说以前我对使用手机做视频、P图……是有排斥的,因为还有智能机之前我就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包括视频剪辑、照片处理,动画制作,以至于现在的“微课”等等都有着研究,并掌握得很好,相反手机太小,按键没有电脑的键盘方便,所以多少有些排斥。
这次学习让我深深地爱上了“移动微课”,最开始用的智影的“数字人”播报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剪映某些功能比计算机还要强,而且手机要比电脑顺畅多了。
刚刚学习了数字人播报,正好有一个制作一个介绍读书活动的小视频任务,小试牛刀,相比以往用计算机视频制作软件,即节省了时间,还多一些网上小视频里常用的特效功能,最主要的还有字幕,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赞美。
跨学科设计: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也为了更好地掌握各种小程序app的使用,王子老师要求我们三五个人组成学习小组……这次我报名参加了美术的小组和语文小组的学习,因为我觉得我技术上不能更进一步的原因完全是在于我自身:一方面过于“热心”,又不好意思拒绝,所以造成自己身心疲惫,同时因为疲于奔命也缺少自己进修成长的机会。这次报名两科不同的小组就是为了向大家学习美工和文字润色的能力……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自己在制作微课方面的技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更主要的是重新燃起了我对“极简微课技术”的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