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季,与往年相比,前一个春天迟迟不退场,这个夏天似乎不太像夏天,当然高考本身已够热,无需气候帮衬。
每个高考季衡水中学必定成为焦点,今年尤其如此,起因是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衡中学霸张锡峰在《我是演说家》上的一段慷慨激昂甚至声嘶力竭的演讲。
今年17岁,就读在衡水中学高三的张锡峰在演讲中说:在衡水中学,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我和所有的同学一起带着必胜的信念向前走,我们在努力活成自己曾被寄予厚望的样子。
张锡峰说,今年我高三,高考报名之后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考生,我们拼了命地学,没日没夜地和时间竞赛,我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喊出自己的理想。有人说,我的理想是斯坦福,有人说我要考清华大学金融专业,有人说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我们为此沉迷,为此消瘦,这种感觉让我们疯狂。
他说,那些无故诋毁我们的人,你见过衡水中学高三凌晨5点半时的样子吗?你以为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奔向操场,一边奔跑一边呼喊是为了什么?是假装吗?是作秀吗?我们是为了改命啊!
在台下的张锡峰的妈妈,此时已泪流满面,隔着屏幕,我承认被这震撼的宣言感动了。但翻看评论,很多“高考机器”、“好偏激”、“好恶臭的三观”、“吃相好难看”的恶评成片,说实话,我的心凉了半截,不禁思考,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连无公害的自我奋斗都变得可耻了吗?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华校训便引用于此。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中国人自古崇尚勤劳致富,“十年寒窗磨一剑 今朝出鞘试锋芒”是古今学子的座右铭,到了全球化、现代化的21世纪,难道学习就可耻了吗?信息化、技术化不是从天而降的,机器人能代替一切,创造一切吗?相反,看似无所不能的机器人是靠人——有知识的人来创造。
人们对张锡峰的诟病同他的背景有关,对于河北省名校,衡水中学近些年横空出世,原因是骄人的高考升学率。2020年,衡水中学清华北大录取人数73人,一本上线率高达92%。2019年更牛,清华北大录取人数高达142人,在全国高中清北录取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数字背后是什么呢?就是被很多人反对、诋毁的“衡中模式”。衡水中学实行的是寄宿制教学模式,军事化管理,所有学生吃住在学校。学生每天5:30起床,要求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起床、穿衣、洗漱、收拾床铺、打扫卫生等事项,学生自理性极强,在学习方面更是自主、自觉的典范。
归根到底,他们的成绩,是老师以及他们自己奋斗的结果,值得学习借鉴,即便是方式有违有些人的心理预期,那也是研究探讨,而不应该被诋毁。
当然,清华北大不是学习的终点,更不是人生的终点,但我相信,这些孩子在经过努力奋斗达成所愿之后,不会就此沉寂,教育的初衷绝不是培养更多的“文盲”,他们不是高考机器,就像清华北大不是“机器收纳箱”一样,他们有知识、有理想、有韧性、有坚持,“清华北大”们会成为他们改命、施展抱负的平台,个人与社会双赢不应该被推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