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后来放弃了,这种讲书的书一定要先把里面涉及的书都读过再读才有意思,不见得有多大的意义,但至少知道作者在说什么,避免无效阅读。
夏季炎热,脑子比往日更加不灵敏,想着下午如何早退一会儿可以去喝杯咖啡。我也没搞懂人应该如何生活,是玩命地压榨自己或倾向于此种生活,还是悠闲的得过且过或倾向于此种,毕竟无论是生存还是生活本质上都是无意义的,打发时间而已。作为一个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消耗自己的时光和精力呢。挣钱是个表面听上去特别正确的路径,它能看似说服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尽管实际上所有人都得这样做,但它依然满是漏洞。单单从心情上讲,每次挣了钱我都十分沮丧,沮丧在于我又一次因为钱而白白消耗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尽管它仅仅是我的想法而已,却也是确实和切身的,而可怜的是购买物质的行为和得到物质的瞬间又不会让我产生丝毫的愉悦。还不如去咖啡馆半躺一下午,时而看看书听听音乐搂着桐一起望向窗外眼光跟着过往的人群走一小段路。
本市有一家我们曾经很喜欢去的咖啡馆,但后来老板去了外地而关门了,墙上还写着“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佯做舒缓慵懒的样子被桐的镜头逮了个正着。那是段美好而惬意的时光,一起听听音乐,聊聊读过的书,环境优雅而舒适。生活又多种多样的方式,尽管苏珊·桑塔格不喜欢这个描述,每个人自然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除去社会阶层、竞争、抢资源等等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话。
疲倦与倦怠是人人避免不了的情况,尽管时常都睡得很好吃的很好,却依然改变不了精神空虚的事实,是积累的不够多还是积累的内容有问题我也不知道了。随之而来的意义问题不得不使脑子凌乱不堪,一种如何做都如乱线团迫。
常常我爱独自走在街道上,如果路途较远就坐公交车或地铁。北方的人口密度还好,人即便很多也远不如更炙手可热的那些大城市拥挤,这也可能是经济不好的原因之一。相较于开车我更喜欢徒步和公共交通,虽然我有严重的社恐,但也愿意克服,就像一到健身房满屋子人我就很快出汗似的,即便如此也要克服并天天去锻炼。努力奋斗要适可而止,休闲娱乐也要适可而止,找到平衡的尺度才有更强的持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