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一节课着实不容易,前前后后折腾了有半个月之久,这周上完算是告一段落。
在准备的过程中,准备好的课件和安排,弄好了被推翻,再弄再改,试了有七八次,改了就有七八次,在一遍遍的试讲,修改的过程中也收获良多。
课堂中的内容要有舍有得
前期的课程内容每个点儿都涉及到了,并且按照学校的要求有分块儿,有节点的,但试课的过程中感觉内容太多,分得太细,反而讲不完。之后又把课程内容合在一起,先整合再突破重点,结果时间稍微紧凑了一些,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再之后果断的舍弃一个环节,又根据在试课中发现的一个问题,正好巧妙的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课才算基本定型。
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我认识到一节课中确实有很多是我们想用的,想说的,但不分主次,反而显得雍杂,而在为了满足一个要求而生搬硬套往往是不可取的,比如前期课程的设计完全是为了“节点明确”而设计,显得重复又无聊。
在一节课中需要有所舍弃,舍弃不重要的,舍弃评分标准,我们更应该留下的教学的重难点,留下对学生真正有触动的环节,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不在多,而在于精。
课堂上要重视老师和学生的链接
由于是借班上课总感觉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状态,而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对问题的探讨还不够透彻,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些慌了,只能给出答案。比如前期学生对于交友要尊重对方和交友要有原则不是太理解,把这个重点讲完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竟然说不上来,我就自己揭晓了答案,事后想想感觉很苍白。
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链接缺失,不能同频共振,也无法让课堂向纵深处推进,也成了本节课的一大憾事。
实在、平时
以前总感觉太过于花哨的课堂显得不真实,现在学校的模式学而时习、巩固提升,重视学生的课堂复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掌握,就像平时的课堂一样实用,扎扎实实得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这种扎实中,也需要探讨怎样让每个环节免于流于形式,每个环节都是在真实地解决问题。
向纵深处发展
课堂的深度怎么发展呢?之前总感觉需要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来个升华,现在发现有新的方法,比如找到学生的困惑点,针对学生的困惑点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题型的不同考查方式来渗透达到深化得目的。
课,已经结束,反思和完善仍需要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