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年的上学期,新入职的教师要在全校范围内上一节公开课,算是入门课,下学期再上一节公开课就是汇报课。至于平时学科组内同头课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就更司空见惯了。但这两次公开课比较重要,听完后还要深入评价,因为领导可能在乎的是你工作的起点,以及一年来的进步和发展。听评课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常规工作。
现在的教师上课多数不是单兵作战,而是群体智慧;不是教师个人行为,而是集体意志和力量的符号。即便是入门课,执教老师也是反复准备,听取各方老师意见,斟酌推敲,再结合自身理解和研究才上的。汇报课就更是如此了。
先说讲课。讲什么?先前有人说,教科书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一首诗一篇文章,目的是教会学生会学这一类诗和文章。教课文和拿课文来教是两回事,但这样说仍然是从教学的技术层面而言。讲课分三种境界。一曰照本宣科。所谓的“本”就是课本和各类教学参考书。老师自己不研究,讲的全是别人的,而且半懂不懂,这是最差的课堂。就是古语说的,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谬矣。现在的教学参考书种类极其丰富多样,老师手里有的学生都有,老师手里没有的学生也可能有。所以,照本宣科的老师基本上没有市场,很可能一上讲台就会被赶下台,除非有教学以外的因素。
二曰技术控。课堂变成了考场,从头至尾训练做题技巧、答题套路、考试策略,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一概不讲,满眼都是分数和名次。这样的课堂很受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欢迎,因为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高分数高名次才能考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有好的前程,考上名校的学生越多,领导的脸上越有光彩。这样的课堂往往千篇一律。
讲课评课的境界三曰“道”“术”并举。怎么讲?所谓的“道”,即做人之道,人性、情感、德行。所谓“术”,即学科之术,即学科规律、思维体系、知识架构。因为人是活的,课堂上不能把人当做机器。两者并重的课堂应该充满变数,是最可取的课堂,但也是最尴尬的课堂,因为短期内并不能给学生、家长和领导带来欢悦,因为现在是个讲求速成的时代,谁都等不及。
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年以后,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不是那些给我们讲答题技巧的老师,而是影响我们讲做人做事方向的老师。
再说评课。基于上述分析,评课也分三类内容。一曰评价知识清单,即看执教老师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有无错漏,人们常说的教学基本功即在此,新入职的老师用功最多的地方也在此,这是基础,也是底线。
二曰评价技法传授,看老师在方法引导方面的优劣,开场导入、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及过渡、学生活动及反馈、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等,这也是新老师最头疼的部分,因为流程比较复杂,涉及的面广,也因为领导似乎最看中这一点,老师常常顾此失彼,诚惶诚恐。
三曰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这是暗含在教学活动中的内容,要贯穿在老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跟老师教学的出发点归宿点有关。一个老师不注重这方面的渗透与引导,绝教不出真正优秀的学生,也成不了优秀的老师。
其实,堂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技术的问题,根本上说是雕虫小技。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仅仅为了冲刺高考,反复只练几十套题,不涉及人文情感和德行修养,结果也不会有多理想。这就是许多学校,师生累死累活也考不了几个名校的原因。比如语文学科,考的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没有对人性的体察,没有对社会的关注,没有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文化的思考,别说作文不可能写好,就是诗歌散文阅读,也答不到点子上。因为人就没有做好。
讲课评课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