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远古互联网编译器的诞生(上)

3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远古互联网编译器的诞生(上)

作者: 临江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4-11-10 14:39 被阅读70次

什么是编译器?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识别,运行的低级机器语言的程序。

简单的说,编译器提供了人和机器交互的一个界面。编译器实际充当一个中介的角色,或者更形象的说,是一种媒介,一种渠道。有什么样的渠道就会有什么样的沟通。

在语言层面,汉字和英语作为沟通的一种媒介,一种渠道产生作用的形式显然是不同的,那么最后沟通的内容是否也会不同呢?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这种不同是同而不同,换句话讲,是有差异但绝不会毫不相关!

语言学在西方人文学科中显学,至今方兴未艾。在语言学中还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学术热潮。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不是指语言学的研究发生了什么方向性改变,而是鉴于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语言学对于其他人文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和影响,甚至改变了其他人文学科的学术轨迹。

在计算机领域,Noam Chomsky对自然语言结构的研究最终使得编译器的结构异常简单,甚至还带有了一些自动化。在我看来,计算机语言也应该属于“语言学”这个大家庭,如果语言的概念再泛化,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日常沟通用到的任何器物、媒介、渠道,语言的身影其实无处不在,人有人话,鬼有鬼语,机器沟通用代码,太空探索得用无线电波和磁场..., 他们哪项不是一种语言呢?语言不止于汉语,英语,法语,德语...! 数字符号,地层结构,远古遗址..., 种种语言都在诉说历史的浩瀚幽眇,你我只需要一个“编译器”而已。

中国人的祖先,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创造,为了理解天地的语言,他们也需要一个“编译器”!

谁能读懂你的昼夜更迭?

谁能吟语你的寒来暑往?

谁能携你的手与万物一起生发长收藏?

祖先用最简易最朴实的编译器——圭表,读取了天地的语言:

时间

从圭表到晷仪,我们先看看清华大学校园里的石制晷仪

上面的行胜于言四字,是否还记得?天地的运行恰似时间语言,默默中已胜万言!

从晷仪对时间的解读中,我们的祖先最终获得了这样一幅伟大的图:

这张图如果完满的话,是这个样子:

虽然这幅图是那么的草根,但当我们的祖先面对这张图的时候,他的内心又会如何百感交集,思绪万千?!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恰如此时,恰如彼时!

让这幅图再高大上一点吧:

这幅图落在了故纸堆里了吗?歌声远,琴声颤,俯首泪满伤,一时无语问天良?敬一杯,心激荡,万古路长长,灵山道上春意畅!酒喝干,再斟满,此韵回响,此心永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远古互联网编译器的诞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gb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