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去参加语文常规听课活动。听的是一年级的读书课《一年级的小豌豆》。
台上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分享读书的收获。小豌豆,青果,吉布,大龙蓝草,栩栩如生的任务形象,把同学们带到了《朋友们》这篇文章中。
靠讲台(面对同学们的讲课老师的右手边)的一位小男孩有些特殊。
开始的时候,不管内容的大声回答。后来,就趴到了讲台的地板上。被老师制止回到座位上,一会儿,就又趴到了讲台的地板上。
初秋的地板,已经有些凉了。难道他竟感觉不出来?这么多老师在听课,他竟不知道难为情?
才一年级呀!这要是六年“炼”下来(如果能够待到六年的话),会成为什么样子啦!
下课了,他第一个冲出教室(才不会管听课的老师有没有先出教室呢)。我们在楼道中厅的台阶上又看到他,他在楼梯扶手的外侧往上攀爬(噢,记起来了,好像有一次,我发现了这很危险,还说过他,让他下来)。
和同事闲聊,只是闲聊而已:这样的孩子,是否该通知他家长来班里陪读几天,看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好早点想出应对的办法,否则一个好好的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不就废了吗?
细细想来:到了高年级,许多没有正常学习秩序没有正常生活习惯的孩子,大概都是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被动的“炼”出来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