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抛弃好妈妈人设,给自己减负吧

抛弃好妈妈人设,给自己减负吧

作者: 爱太阳_5c11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8:38 被阅读17次

    湖南益阳一个12岁的少年因为抽烟被妈妈用皮带抽打,一气之下杀死了妈妈,今天看到这个新闻,真是痛彻心扉,也一身冷汗。

    早些年,我们看到这样的新闻,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批评孩子没人性,新闻最后也是说学校对孩子们加强各种教育,包括感恩教育。只有寥寥几条评论说,这个孩子想必也是生无可恋,所以才会这样吧。

    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赚钱养家,母亲一个人带着兄弟俩在家。因为两个男孩,母亲怕孩子们学坏,所以管教很严格。但这种严格并没有管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评论里很多人说,母亲自己动不动就动手,所以孩子才会学着动手。也有人说当年我也是被父母这样揍大的,可是我从来没想过这种极端方式。少有几个站在孩子立场的人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反思一下教育是不是有问题,一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肯定不是一个坏孩子,是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了一个弑母恶人,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这才是理性的评论。

    哪个母亲不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做母亲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好,所以让父亲出去打工,自己一个人扛起家。为了孩子好,所以巴望孩子学会一切本领,不要误入歧路。为了孩子好,所以自己克勤克俭,却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为了孩子好,哪怕自己已经累得站不起来,也仍会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爬到孩子身边……

    但人的忍耐力终究是有极限的,到了极限之后怎么办?丈夫不在身边,一切烦恼和困难还要自己解决。孩子不听话,旁观者只会说些风凉话。家务没做完,母亲不去做就没人去做……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孩子刚好偏要逆着来,于是所有的气都撒在孩子身上。一顿脾气是肯定的,一顿暴揍也未可知,一通暴风骤雨过后,母亲精疲力尽,孩子惊恐不安。

    这条新闻说的是这位母亲,也是你和我,是一切有责任感的母亲的现实。哪个做母亲的不是这样过来的呢,所以才有类似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这样的文章获得超高追捧,也才有张娜拉拍的《一个母亲的日常》这样小短片戳中老母亲们的泪点。

    妈妈这一群体,是最容易被指指点点的一群人:孩子哭了,别人会说你笨手笨脚弄疼了孩子;孩子生病了,别人会说你只顾自己偷懒,没照顾好孩子;想带孩子去玩,别人会说孩子经不起折腾,好好在家呆着就行;带孩子窝家里,别人说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别把孩子闷出毛病。

    当妈的最大感受就是:进退两难。没错,这也是我的感受。哪怕别人不对我指指点点,我自己也觉得没做好,总是坐立不安。即便我没有好妈妈的人设,也不能忍心让自己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成为不被人看好的孩子。

    所以当妈的都可以睡眠两小时,陪读一整天;可以婚前滴水不沾,当妈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以为了孩子上好学校,抛家舍业租房陪读;可以为了孩子学好特长,自己逼着自己狂啃不感兴趣的一切书籍……

    职场上的奋力厮杀没有放倒任何一个女汉子,好妈妈的人设却会让无数有责任感的母亲精神崩溃。妈妈们自己不怕输,却总是担心孩子输。因为很害怕“输”,所以就特别紧张,因为紧张,大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维和眼睛的焦点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寻找孩子身上各种可能导致“输”的弱点和缺点。

    看起来孩子好累,上各种培训班课外班,写作业写到深夜,练琴练到手指起茧,每天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而此刻,画面之外一定有一个作为帮手的好妈妈,提前打听各种课外班,陪写作业陪到心脏病发作,陪练琴陪到鸡飞狗跳,正因为害怕和高度紧张,好妈妈们的判断和思考神经就很容易会出现偏差甚至盲从性,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每个细节都要干预。

    近期一份针对500位母亲的调查显示,超四成母亲处于中度焦虑状态,超一成母亲处于极度焦虑状态;孩子的教育和抚育是母亲最大的焦虑源,近六成母亲为此焦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可研究并提出了目前中国的一个新现象——“母职的经纪人化”。“用教育经纪人来比喻当前的母职,我觉得很形象。孩子在教育市场中被当作一个明星打造项目来经营,母亲以‘教育经纪人’式的职业化标准来追求子女的经营业绩,发挥着维护信息网络、了解教育培训市场产品与目标学校需求、规划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与学习时间、亲身整合教育资源等一系列功能,最终把孩子向优质的高一级学校推销出去。”杨可说,“教育的竞争加剧了妈妈对于这种劳动的付出。”

    那天看到孩子跟“不靠谱”爸爸,没写完作业就没心没肺睡了,我心里火冒三丈。爸爸不在家的时候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孩子绝对不能请假,孩子一定要及时完成作业,孩子一定要好好练琴,孩子一定哪一科考试成绩都不能低于98……看起来都是提给孩子的要求,实际上都是给老母亲在画地为牢。偶尔孩子没完成,还要条分缕析一通,说好了是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实际上就是在拷问妈妈为什么工作没做到位。每次的分析总结说着说着就变味了,听着听着就感觉内心更崩溃了。我已经拼尽全力,你还要指责我做得不够好。虽然没有明说,明明就是在归结我的责任。我能不崩溃吗?我崩溃了怎么办,受害的当然是孩子……

    爸爸怎么就能这么淡定,不练琴就不练吧,写不好作业就不写吧,早上起不来就不锻炼吧,怎么舒服怎么来。结果孩子高高兴兴,爸爸轻轻松松。只有老母亲焦虑啊,那些事情都在那里,爸爸不搞定,爸爸拍屁股走人了,还得妈妈上。前面堆积下的工作,不会自己消失,还得一样样去解决。最终,三不管态度造就的良好父子关系刺激了焦虑的母亲,好爸爸还要洋洋得意地说,你看,我带的孩子就是健康活泼开朗,你带的就是愁眉苦脸矫情差劲。这种时候,你不对猪队友恨之入骨就不正常了。

    可是后来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又何必。他们呼噜声四起睡得香甜,我唉声叹气辗转反侧,夜夜难眠反思自己的错误,结果愁白了头发还并没有人感激和理解你的付出。

    我原本是狭隘的想:既然爸爸这么懂得让自己舒服,让自己放松,为什么我一定要紧紧绷着一根弦。这样的想法有过很多次,也践行了很多次,但每次践行过后就会发现,最终我放任不管的事情,还是会落到我的头上,于是放任也就终止了,焦虑又上心头。

    这一夜我忽然顿悟,孩子为什么天天抱怨没有时间玩耍,妈妈我又为什么总是感觉忙不完的活,一切都是因为好妈妈人设。这个好妈妈人设是周围人悄悄赋予你的,也是你自己默默接过了这种潜意识。

    因为对自己要求高,你就不得不对孩子要求高。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的负担就越来越重。我幡然悔悟,我要给自己减负。我不接你们的套路,我不是好妈妈又怎样?!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专家陈默说过,妈妈是一个人安全感和内心力量的来源,所以,好妈妈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像老母鸡一样护住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困难,都能让孩子感到有安慰,不害怕。“十八般武艺”里面的那些技能,无论是下厨房,或者做蛋糕,都可以有“替代品”,只有保护孩子,给孩子安全感,给孩子心理力量这个职能,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是好妈妈的基本职能。

    是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哪有什么不可替代。我何必这么想不开呢。

    一个人带孩子,又想兼顾上班,做运动、做美食、做家务、看书学习写文章。这些表象促使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完美妈妈”的定义,却又越来越忽略自己的真正想法与需求。

    尤其是遇到爸爸不能施以援手,虽然口口声声要积极参与,却会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说他在开会,他在有事,他在讲电话……他按部就班极有规律的过自己的生活,你一个烂摊子毫无规律,大宝这里有事,二宝那边在哭,你努力想把一切都摆平,可是分身乏术。

    我对爸爸的不满一直压抑起来,当我又面对孩子的挑战,原本心里已经满载着难过与失落的我,更无法再像过去一样耐心。暴风骤雨在所难免。这简直让我又一次受到了打击,完美的妈妈又怎么可以对着孩子吼叫呢?我开始觉察,哪怕我学习了再多的育儿理论和技巧,也并不意味着我能时时刻刻都做到,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不会出现问题和挑战。我必须在自己陷入沮丧之前打住,我应该明白一个最简单不过的事实: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更不能用“完美的标准”来要求我的孩子。我还担心的是,在追求完美中忘了初心,忘了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

    我释然了,我不会的很多,但不要紧,除了情绪稳定,除了亲自带孩子,其他的技能肯定可以有替代品。

    我承认我自己不完美。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正面管教》里似乎有这个内容,不做完美妈妈(我还没来得及好好看呢)。追求完美意味着什么呢?从积极的方面看,让人产生美好的愿望,有目标有动力;从消极的方面看,让人感到疲惫和压力,甚至是沮丧和放弃。事实上,缺陷是客观存在的,“完美”只能存在于主观的理想状态之中。我必须让自己能够深深理解并做到,不再去追求完美。

    只有妈妈不追求完美,才能对孩子更宽松。没有完美的心理,也就不会有严厉的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抛弃好妈妈人设,给自己减负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h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