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古代诗人除了吟风弄月,还喜欢咏物,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里面就存档了咏物诗六千多首,其中初唐诗作有五百多首,盛唐有七百多首,中唐有一千四百多首,晚唐有三千五百多首。可见咏物诗在晚唐时期尤其盛行。
咏物要做到“不即不离”并不容易。也就是说咏物抒怀既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之特点(曲尽其妙)。这跟最佳关系之"若即若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写咏物诗避免将所咏的物名出现在诗句中,那样就没意思了。都说好的咏物诗,要使所咏的"物"与所抒的"情"看起来珠联璧合,构建和谐自然之美;要对物生情,“情”附于“物”;要虚实有度;要由小到大,由此及彼。
咏物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单纯咏物,比如神童骆宾王那首著名的《咏鹅》诗。
另一类则是寄情于物,咏物只是表象,其中的情志才是主旨。
明代于谦的《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的粉末状和清白色的特点自拟,浩然正气跃然纸上;
还有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效果也是一样。
而李商隐的这类诗,或直接咏物或借物明志,皆角度清奇婉转深情。让我们来看看李义山的另一面,《咏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春末意象的"落花",其中的意味当然有作者自拟的成分,壮志豪情付尽之后,到头来不过孤零零的可悲景象。
那有人就说,花鸟鱼虫、梅兰竹菊、风花雪月,这些古人都写遍了,真的好难超越啊。是的,不难还用得着练笔吗?世间万物就看你怎么写,难在出奇制胜。
然,还是有人能够妙笔生花。而且是古人没写过的现代物品。我们来看看张老师的这首洗衣机吧:
红颜紫绶两相邻,不洗轻狂只洗尘。
王谢衣冠揉一处,清明领袖忍三轮。
藏污不易风流卷,遗恨惜如云水皴。
总恨青衫不常湿,西施曾是浣纱人。
首联就有趣:"紫绶"应该是紫色丝带,古代高官印信上系有丝带,"红颜"就不必说了,大意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衣服都离不开它。无论你是高官还是美女,这里洗不了轻狂,但是尘埃还是可以洗掉的。
颔联承接紧凑,"王谢衣冠揉一处,清明领袖忍三轮",这里的"王谢"即刘禹锡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代指文人世家,这两句对仗细读真乃"绝对"。
接下来的转接"藏污不易风流卷,遗恨惜如云水皴",这其中的暗喻也是绝了,一个"卷"字一个"皴"字,可谓活色生香。所以说,动词的灵活运用无疑可以为你的诗词增色不少。
尾联升华了主题,"总恨青衫不常湿,西施曾是浣纱人",让我们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以说一句点醒梦中人。此联用了两个典故,蕴涵了作者由洗衣这种日常行为而产生的忧怀,由此及彼么。
我们再来看看这次群作业中的一篇,通俗风趣,很有意思。饥饿的大脑写的也是日常用品:手机
生来轻巧趣无穷,万象包罗万事通。
能测阴晴和冷暖,可分南北与西东。
荧屏几寸知天下,书海千秋握手中。
此物便携多智慧,偏偏难倒老年翁。
首联很干脆,"生来轻巧趣无穷,万象包罗万事通",手机特点出来了,这里"万"字重复没必要,其实"百事通"乃一个意思。
颔联和颈联继续细化,"能测阴晴和冷暖,可分南北与西东"。"荧屏几寸知天下,书海千秋握手中"。这样更形象更直观的描述了手机。尾联收得妙趣,很逗的结句:"偏偏难倒老年翁。"
本人之前也写过几首咏物小诗:
今生先嫁你,每每夜来香。
气韵频频出,掀开自上妆。《书》
白锦择良木,双睛怎惑迷。
松风烟雨酿,一振雀声低。《鹰》
万般由我起,从此世无双。
君若知情重,横生妙趣章。《一》
咏物很适用吧,所以下期还得继续操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