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公孙丑上》03:孔孟的价值

《孟子·公孙丑上》03:孔孟的价值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07-10 09:23 被阅读0次

    《孟子·公孙丑上》03:孔孟的价值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孔孟的思想深处,有着深中的“好古”情结。孔子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自居,津津乐道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凭借“敏而好学”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延长至“老彭”那样的程度,然后以精神标杆的身份屹立于世,成为当世圣贤。这大概便是孔门一派的圣贤之道了。

    就孔子而言,七十三岁的生命长度是他不能干预的,但通过敏而好学,成为精神文化世界的“老彭”,将所能涉猎的几百、上千年的人类精神文明融通于一身,则是他的过人之处。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人,当然也承袭了这一思路。

    一、孔孟的天下观

    孔子和孟子,思想深处都有“天下大同,选贤与能”的思想认识。孟子敏感的认为天下必将“定于一”,也就是说“一统”是解决天下变乱的关键。

    在归于一统这件事儿上,孟子提出了鲜明的王、霸路径之别。

    王者“以德行仁”,凭借高尚的道德,通过推行仁政来赢得天下人的归服。这个过程,凭借的不是邦国的武力,也不需要有太大的地盘做基础。

    “以德行仁”的典型代表是商汤以七十里之国而有天下,汤时代的田猎者张网,四面张网无所不用其极。成汤田猎时去网三面,宣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惟不用命者乃如吾网”。成汤的的这一做法在汉南诸侯中形成了影响力——“汤仁及禽兽,而况於人乎?”于是天下归心。

    另一个“以德行仁”的王者代表是周文王,当时虞国和芮国的首领因为田界纠纷,去找西伯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评理,结果看到西伯治理的区域“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班白者不提挈”“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西伯治理区域的这一情形让两位国君自惭形秽,退而相让所争之田为闲田。天下人闻听此事后,四十多个国家自觉、自愿归属西伯。

    孔孟所瞧不上的是管仲、晏子那种撺掇诸侯王“以力假仁”从而称霸的国家。

    二、孔孟的价值

    孔孟思想一脉相承,都希望通过一统结束天下变乱与纷争,都希望有力量的诸侯王通过“以德行仁”的王道而完成天下的统一。

    然而,几百年后,秦国统一天下,凭借的似乎并不是两个人所倡导的“王道”,反倒是更接近于孟子所讲的“以力假仁”。换言之,孟子看到了天下必然走向一统的趋势,却没有准确判断出这种统一的依凭。

    历史充满戏剧性,正是这种不那么准确的判断,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思想。

    秦灭六国后,楚国人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不依凭孔孟所认同的“以德行仁者王”,依凭商汤、文王故事,成为主流统治之外的积极精神力量。最终,演变成“以德治国”的大国要义,历数千年而长盛不衰。

    也许,人类历史再也无法重新回到商汤、文王“以德行仁”的时代,人类德性的光辉再也不可能像中国早起社会时那般有强大的现实力量。但自从有了这些明灯,自从有了孔子、孟子这样的传灯人,中国人再也无法忘记和割舍这种德性的光辉。“以德行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深处的至高灯塔,指引着民族的航船历久弥新、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公孙丑上》03:孔孟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ki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