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站在父母的角度为什么要让孩子尽量留在父母身边?如果父母生了很多孩子,你会发现谁是最孝顺的,不是那个能赚很多钱的、最有本事的孩子,而是那个最平凡的孩子,因为他常伴父母左右,父母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这个孩子在照顾,真正的孝子就是陪在父母左右的那个人。
优秀的那个孩子都飞走了,他那么优秀他可能还会到其他国家,你有个什么事情给他通电话,你也没办法靠不上他。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的时候,要尽可能留在父母身边,在父母身边你才能尽孝,飞走的那个孩子,尽孝的可能性很小,当然也可能,他可能会给你钱,给你关心,但真的太难了,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忠孝两难全的。
孝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如果有一天我们把孝丢了,我们的社会就会乱。
我们在社会上会看到很多人连对错都搞不清楚,比如在马路上有人摔倒了,你去扶他一把,他就想让你来替他分担他的负担,让你来替他承担医药费,当一个人连对错都搞不清楚的时候,这个根在哪?就是孝丢了。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孝,他就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清楚的判断。
游必有方。这个社会总是需要一些人去做事的,像孔夫子他不周游列国他怎么能服务于这个社会,一个人如果不去工作,他怎么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我们总归还是要出去的。当我们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安心。父母安心,你的心中就有父母。
当一个人心中有父母的时候这人就不会做坏事,《论语》讲: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社会上犯事的人多半都是家庭教育没有教育好,要么是离异的,要么就是压根没有妈妈,没有办法接受很好的父母的教育,不知道孝顺,心中没有父母。
父母会跟孩子讲,你不用管我照顾好自己就行了,但如果你经常跟孩子讲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说妈妈说她没事我不用管她了,慢慢的他就会形成习惯,就真不管你了。
一个母亲是要学会让孩子去做点事的。这是他应该做的,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辈子是报答不清的,就十月怀胎这一个恩情你都无法报答,所以父母在的时候能多做点就多做点。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去,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太多人是父母不在了,才后悔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尽孝。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自私,在公司中也不能好好工作,为什么?因为在家里没有父母,在家里什么都给他,他就以为自己最厉害,目中无人,目中没有父母、没有老板,一个目中无人的人还有什么指望?
在你身边的孩子最能帮得到你,但我们不可以说为了让孩子留在身边孝顺我们,就束缚了他的一生。孩子还是会展翅高飞的,还是会走的,但必须要教给孩子“游必有方”,让孩子心中有父母,有个家。
怎样才算把孩子教育成功了?就是孩子心中有父母,无论将来他在不在身边,即使将来孩子为了梦想奔赴远方,但是心连着心,父母不挂念,父母安心,心上没有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