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虚度时光读吧人物民国烟雨梦
张爱玲:对父亲的恨远远多于爱

张爱玲:对父亲的恨远远多于爱

作者: 虚度时光读吧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14:29 被阅读22次

今夜还吹着风,想起你好温柔……圆月高悬,流云四散。今晚的月色仿佛从百年前的上

海穿越而来,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描述的隐忍与神秘。它令我想起那个神秘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如同这月的光华,忽远忽近,缀满了清冷与华美。

我试图分云拨雾,走近那个世界,只看到她默然不语,一切留予后人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风云际会。1920年9月的最后一天,公共租界内张家公馆,一个名叫张的女婴来到了人世。那日是农历八月十九,圆月稍缺,不仅写意了她以后的人生,也在她的作品中,无数次地以图腾的形式出现。

回到这个名叫张的女孩子身上吧。她的出生之地,一幢清末民初的三层小楼,完全承袭西式建筑的精髓,上下面积总共五百多平方米,通达宽阔,细节雅成。这座在风云叱咤的上海滩并不显眼的小楼,却有着不凡的来历。它本是晚清名臣、著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李鸿章送给女儿的陪嫁,这位与俾斯麦、格兰特一起被称为“19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的李中堂,功过是非暂不评说,但这份陪嫁,却饱含着一位父亲纷繁国事之外,厚重的爱女之情。

女儿李经,小名李菊耦。音同书,是玉器的名字,足见李鸿章对这个三女儿疼爱至深,呵护如玉。而李菊耦在那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受父亲的熏陶指点,自然也与寻常女子不同:见识高,口风紧,文墨精通。李鸿章一直留她在身边帮忙处理公文至二十三四岁,才不舍地将其许给了自己的弟子—清流健将张佩纶。

这桩婚姻并非门当户对,更谈不上金童玉女、佳偶天成,顶多算是才貌相当吧。张佩纶虽出身寒门,但才学精进,且为人仗义执言,是清末“清流派”的中坚人物,自身清廉,因屡参贪官而招忌恨,最终被贬流放。再度回到京城之时,发妻过世,穷困潦倒,李鸿章却慧眼识珠,不顾夫人的阻挡,将女儿许配与他。李菊耦面对母亲的不满,却很淡定—她相信父亲所选之人,不会差。

果不其然,婚后的张佩纶及时隐退,与李菊耦夫唱妇随,偕隐南京,诗酒相伴,伉俪情重,堪比赵明诚李清照。后子张廷重、女张茂渊相继出世,儿女双全。他们的故事,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便有影射。张,便是张佩纶与李菊耦的孙女、张廷重的女儿。她

自幼骨子里承袭贵族风致,诗书风华,乃至十数年后,才情文字惊动上海滩,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张爱玲。

张从李鸿章到张爱玲,尽管已隔了两代,血脉的传承却始终不渝。她沿承的是一个名门望族的血统,从一个天才儿童过渡到拥有绝世才华与凌然气质的作家,恰似命运玄机里的偶然与必然。

后人都说,张爱玲的文字里总是铺满深深浅浅的苍凉,这似乎构成了她生命与作品的基调。然而,一个人一生中的很多表现,沁出的都是童年的影子。张爱玲的特点,自然与她的童年际遇脱不了干系。和父亲的关系,是亲情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与李菊耦深得父亲李鸿章疼爱不同,张爱玲与父亲张廷重的关系却是犹如冰火,爱恨交织。

这也许与张廷重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际遇有关。当初,张佩纶与李菊耦虽相亲相爱,奈何天不遂人愿,只得了数年的好日子,张佩纶便因病去世,留给不到四十岁的李菊耦七岁的儿子与两岁的女儿。一时间,李菊耦从幸福主妇沦为寡母,幸亏还有父亲李鸿章当年陪送的丰厚妆奁,可以令她携儿带女在张佩纶那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中度日。

张佩纶去世之后,李菊耦做姑娘时的才干便再度显露出来。她严守诗书传家的传统,要让儿子早早继承丈夫的遗志。望子成龙,抱负远大,成了李菊耦对张廷重人生之初的设计指南,所以督促他读书学习,稍有差池便责罚于他。又担心他跟其他世家子弟学坏,故意叫他穿上一些颜色娇嫩鲜艳的衣服,宁肯缩在家里,也不能出去惹事,坏了声名—如此,张廷重在得了满腹经纶之外,也养成了懦弱无比的性格。所以张家亲戚都在私下议论,李菊耦自己婚姻失衡,子女的教育也颠倒了:把儿子张廷重当女儿照管,把女儿张茂渊却做儿子养,给她穿男装,不许下人叫她“毛姐”,而是称她为“毛少爷”。现在看来,这也许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单身母亲给予儿女的一种自我保护吧,但是她没有料到,这种自我保护使得儿子守业在家,却郁郁寡欢,女儿漂洋过海,孤零半生。

1915年的上海,灯红酒绿,西风渐进。这一年,张家公子张廷重娶了南京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黄素琼。黄素琼出身世代官宦之家,却无视封建礼教那一套束缚,受民初自由气氛的熏染,思想极为开化,渴望寻一份与传统深宅大院家庭生活不同的情侣为伴。但身为同龄人的张廷重,虽然也难免被新思想、新观念冲刷,身上也颇有一些新潮的生活方式,比如喜好新款式的汽车、订阅新书新报,但骨子里承袭的老气横秋的遗少气息与公子脾气却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这对结婚时被众人艳羡为金童玉女的新人,很快便觉察出彼此的不合意之处。首先是黄素琼发现张廷重虽对西洋文明自由与她一样谙熟欣赏,但对于赌博、狎妓与抽大烟却更喜爱。可知他对西方文明只是欣赏,却无法接受,因为一旦接受,便威胁到他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长期浸淫生成的社会安全感。

房子虽阔大,奈何与男主人一样暮气沉沉,女主人黄素琼自然是极不喜欢的。这位美丽的女人,身材颀长,目深鼻挺,像拉丁民族后裔,往上辈追溯,据说有南洋血统。她的祖父是长江水师提督,她也算是李鸿章的一个远房外孙女,这门亲事,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亲上做亲。

在清清楚楚地看到张廷重身上那些遗少旧习之前,黄素琼也许对丈夫还是有些感情的,毕竟当时都是青春年少,难免缠绵。他们接受过相同的教育,想来精神方面也偶有共鸣。但当张廷重那些毛病在婚后稠密的日子里恣意摊开的时候,黄素琼无法忍受了。

黄素琼的母亲是一名湖南的乡下女人,把湖南女子泼辣好强的性格遗传给了女儿。加之黄素琼一直受新思想、新教育的影响,她无法与这样一个将大好青春裹满陈腐恶习的丈夫同床共枕。于是,先是规劝,再是干预,最后以回娘家来做抗争,却无一奏效。

他们从上海搬到天津住了一些时日之后,黄素琼已经死心,她彻底放弃了对丈夫的管束,不再关心家事,而是寻找自己的天地去了。她念英文,学钢琴,剪裁衣服,打扮自己。尽管与丈夫各走各路,但她并不孤单,因为她还有一个坚定的同盟者,就是小姑子张茂渊。张茂渊也看不惯哥哥抽烟狎妓的恶习,同情嫂子,又志趣相同,两人同来同往,亲如姐妹。

尽管只像笼中鸟儿有了一些放风时间,但这些许的新鲜空气更加重了黄素琼对新鲜生活的渴望。她渴望有一天能彻底飞出这个充满腐朽气息的樊笼,到那个她一直憧憬的新天地里自由呼吸。这个时机终于到了!1924年,张廷重的妹妹张茂渊要出洋留学,黄素琼与其商量之后,决定以监护者的身份跟小姑子同去。这个理由似乎很正当,更主要的是,最有话语权的丈夫张廷重也无能或者无心挽留了。于是,黄素琼顺利地与张茂渊一起奔赴国外。

从此,黄素琼变成了黄逸梵,从原来婉约本分的名字里挣脱出来,她是独立且昂扬的。也许那个时候,黄逸梵还没确切地望见自己的未来,也没有预想到,这一走,竟是一生

难以归去的开始。

早前,张廷重的母亲李菊耦去世的时候,整个家族的经济大权是掌握在其同父异母的兄长手里的。在上海居住,上面有人管教,很多嗜好无法尽情享用,张廷重自然觉得诸多不便。于是他承托堂兄张志谭,寻了一份闲职—在津浦铁路局做了一个英文秘书,得以从兄嫂严苛的监管之下脱逃出来,来到了太太的娘家—天津居住。

刚搬到天津时,张廷重兴致颇高。张爱玲后来曾发现了一本萧伯纳的《心碎的屋》,空白处就有张廷重的英文题识:

天津,华北。

一九二六。三十二号路六十一号。

提摩太·C.张

从张廷重的职位与题识来看,其受西洋思想的影响并不比妻子少。作为洋务世家,当初寡母李菊耦可是为他专门请过英文家教,处理英文文件不在话下,甚至还会用英文打字机。当然,他是用“一指禅”按出来的。不过这点本事,在当时的状况,谋一个英文秘书的职位还是绰绰有余的。在天津的日子是繁华悠闲的,脱离管束的夫妻俩悠游自在,有儿有女,有司机有用人,连小孩子也是一人一个保姆照看着。这本来是一份富足幸福的生活,叫人艳羡。但张廷重走马上任之后,很快就在当地结交了一帮酒肉朋友,抽大烟、逛柳巷、养姨太太……从前的习气有增无减,尤其是在黄逸梵出洋之后,更加肆无忌惮了。

张爱玲的成长,便是在这样一种家庭富足、父母分离的背景下。一边纸醉金迷,一边动荡不安,新与旧交替,生与死轮回,这般矛盾与生动、狂烈与沧桑,叠化在张爱玲笔下,成就了她无与伦比的文字天象。

摘自:《一恋倾城,一世忧伤张爱玲传》作者:苏尹本文原标题《家世》,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

  • 张爱玲:对父亲的恨远远多于爱

    今夜还吹着风,想起你好温柔……圆月高悬,流云四散。今晚的月色仿佛从百年前的上 海穿越而来,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描述的隐...

  • 活着

    曹炀对于父亲,爱多于恨还是恨多于爱,自己永远都说不清。 尽管老曹在年少的曹炀心里留下了阴影和伤害,但因为母亲放不下...

  • 父亲节

    父亲,对我来说挺矛盾的。 爱“恨”交织,所谓“恨”,也是因为爱吧。 我的父亲,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是一个真实的凡人...

  • 书未翻页,先行几字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鲫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我想这第三恨对张爱玲而言是《红楼》未完...

  • 对父亲的恨

    在我的故事里,男人都欠我的,对我好是应该的。内心深处看不起男人,没有男人的照顾,我也活了下来,而且比你(父亲)活的...

  • 我的偶像罗永浩

    我是罗永浩的粉丝,但是我不认为罗永浩是一个完人,甚至他的缺点远远多于优点,不仅是爱骂人、爱吹牛,还有固执,以及对别...

  • 张爱玲为什么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恨之入骨?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便是《红楼梦》未完。张爱玲对《红楼梦》是极度的痴迷。在她的...

  • 失望大于希望

    理想中希望远远多于失望,现实中失望远远多于希望。但只要你有期望,一定不会绝望。

  • 2018-12-13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性思考 大概从中学二年级起,自己喜欢上了张爱玲,喜欢上了她的小说。《十八春》中对顾曼璐的又爱又恨,...

  • 我和前男友去看电影了

    结婚前他是我最亲密的异性,结婚前都是他陪伴我照顾我最多!他对我的爱远远多于我爱他! 所以我总是和老公调侃宇儿是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对父亲的恨远远多于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nl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