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相连,亲子关系并不需要多么用心的去经营。
这不是真的!!
就像时下正热播的家庭伦理剧《都挺好》,看似血脉相连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
这不仅仅是电视剧。
我的一个同事,因为幼年父母离异,从小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四年级时,祖父母过世,父母都有了各自新的家庭生活,同事决定一个人独居,从此便住在父亲留给他的一所小屋里。
我认识这个同事时,他已成年,依然独住。周末偶尔去看望父母,他叫做“去我爸爸家”、“去我妈妈家”。某日,他跟我说,父亲从国外回来带了一堆礼物,给弟弟一双鞋,弟弟高兴的抱着父亲欢呼;而父亲因为愧疚,送给他的是价值更高的手表,他虽然高兴,却无论如何对父亲都做不出亲昵的举动。
父母也不是不爱他,他结婚的时候,父母替他出了首付。他不肯要,母亲眼泪汪汪的说这么多年委屈他了,觉得歉疚,希望可以尽点心力。
后来他接受了,但与父母之间始终无法亲密。
所以,如果不是别无选择,在孩子小的时候,请把他留在身边,哪怕你离了婚,要一个人带着他。
但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也未必真的和父母亲近。就像《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
秋色连波在她的新书:《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里面说到:早夕相处≠ 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jpg
为什么呢?
有的缘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淡漠和严格,有的缘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溺爱是爱吗?当然不是,那只是父母懒惰不肯用心花时间,表面上看上去有爱,实际上缺乏感情的交流。
现在的妈妈们大多年轻,且事业有成,思想先进,并不太愿意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这不是坏事,恰恰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不能常常在孩子身边,就拿出规律性的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形成观念--某个时间段,妈妈会和我在一起,妈妈愿意和我一起做一件事情。
《高质量陪伴》里也会告诉你,并不是只有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才算是陪伴。
重要的不是陪伴的方式,而是感情的交流。
穿衣吃饭时,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微笑;刷牙洗脸时,亲昵的夸夸他的进步;陪他做一些他爱做的事情,让他陪你做一些他可以做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都是高质量的陪伴。
书中事例均来源于作者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贴近实际,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不仅培养着孩子的学习能力,还给出了情商培养的方法和指导。
这样的育儿书,不是专业人士的纠错指点,就像是隔壁邻居的孩子妈妈,娓娓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