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我们会听到有些养殖户反映弧菌没超标,对虾出现红脚、肝坏死、肠道发炎。没使用过消毒产品,但是氨氮亚硝酸盐超标。
一、亚硝酸盐的来源:
养殖过程中的大量残饵;养殖动物的代谢(不仅仅是排泄);死亡的藻类、残留有机质。
二、亚硝酸盐产生机理:
亚硝酸盐是氨在亚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频繁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硝化细菌等)通通杀灭,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氧气的供应不足时,反硝化细菌大量繁殖,使养殖的池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氮的问题最为突出。
三、亚硝酸盐的毒性:
亚硝酸盐中毒后,会影响鱼虾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也就是说,池水中的溶氧并不低,而只是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养殖对象比较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这就是生理性缺氧。例如虾类,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无明显症状,即大家统称的“ 死底症”、“偷死症” 、“冒底”。尤其在脱壳时. 大批虾由于“缺氧”造成脱壳不遂而死亡。 如果搬起料台后,或把虾起水或集中后.虾体很快就会变白而死亡。
鱼类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
(1)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 没有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中毒较深的鱼类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见人回避反应缓慢。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不及时凋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病害侵入时,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极易诱发出血病或治疗后易复发等。如草鱼的出血病、鲫鱼鲤鱼的急性烂鳃病都与水中长时间亚硝酸盐偏高有关。这时候仅仅对症治病是不够的,往往治不彻底或极易复发。如果结合调理水质,降解亚硝酸盐,疾病则可能会很快得到控制。
(2)急性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 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有区别的。缺氧浮头,鱼大多集群,常常集聚得很紧凑。但亚硝酸盐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中不均匀分布,到处都是,即使注水解救,往往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
对虾类而言,亚硝酸盐含量在0.1-0.5mg/L 时,虾类会出现慢性亚硝酸盐中毒,表现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躁动不安。亚硝酸盐含量大于 0.5 mg/L时,虾类中毒症状继续恶化,体力衰退,游泳无力,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亚硝酸盐中毒对虾类的鳃有严重损害,会出现黑鳃、黄鳃、肝胰脏模糊不清晰等症状(显微镜下观察,鳃丝肿胀充水,甚至糜烂粘有污物,肠道充血发炎,肝胰脏空泡甚至糜烂),最终导致死亡。
氨氮含量偏高时及时投入水体益富源硝化细菌,吸附消化亚硝酸离子,防止氨氮超标,净化水质。实际生产中根据养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改底,使底质尽量少的受到破坏。定期泼洒水产专用菌液调节水质,每月2次,每亩一次2公斤,增加益生菌分解有害物质,维护水体生态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