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波科普。。
科举制度诞生的前世今生: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制度伟大发明之一,在中华文化传播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隋文帝开始,隋炀帝确立并且发扬光大,主要目的就是削弱门阀和大姓士族对国家管理权的垄断地位。
士族与贵族的区别是什么呢?贵族成为贵族,靠的是血缘关系;士族成为士族,靠的是读书做官。
春秋战国之后无贵族,隋唐之后无士族
东晋时期无疑是中国贵族的巅峰时代。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巅峰时期,中国的士族也没有取得中世纪西方贵族的权力,他们没能在地方上拥有行政权和军事权。不管在中央有多高的官职,不管在地方上有多大的庄园,他们终究没能掌握独立的行政权。这一点也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是中国贵族政权和西方贵族政权的区别。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西方的区别,那就是:西方的贵族是以地方上的权力为基础赢得在宫廷发言的权力,而中国的贵族是因为在宫廷赢得了说话的权力才拥有了在地方上的种种特权。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体系崩溃于秦统一六国实施郡县制之后,彻底消亡于汉武帝的推恩令。之后的历代都有类似的贵族,但是远非之前的贵族。
一般来说,贵族气质要三代而成。第一代是暴发户,虽然腰缠万贯,但从小形成的粗鄙习性不复改正,这种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草莽之气,无论如何学习,都无法改变根本上的思想,有了钱就开始开始培养下一代,送子女进贵族学校,学绅士礼仪。但第二代毕竟是教育的结果,所谓的贵族气质乃后天形成,尚未内化到血脉之中。平日尚能维持文明与体面,一到吵架的时候,家乡的骂人土话便脱口而出。一直要等到第三代,习惯变为自然,贵族精神浑然天成,方能形成家族门风。
在中国帝制社会下,这种培养无法传承,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上层都是士大夫,是通过科举而产生,如果后代不能科举,就无法进入士大夫阶层,慢慢就会落败,
贵族的缺省使得文化上没有准则,缺乏行为榜样。无论秦汉,都加强了君权的影响力,平民士大夫成为君权的附庸,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皇帝随时可以剥夺,让你一无所有,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国家的文化和制度更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贵族精神的缺失。
大多数的王朝崛起都是来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农民阶层,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难以达到一种应有的高度,附庸风雅也是必然而惯常的做法,过犹不及,皇宫成了奢靡淫逸的孳生场所。皇族缺乏制约,而知识分子阶层却始终不能左右国家文化,或者说不能自主地深刻反思。所有思想处于严密监控之下,这样的文化带着根深蒂固的不自知与缺乏自我反省能力。这样一个缺乏贵族根基、缺乏自省的民族文化,何来贵族精神的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