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庵”和“铁槛寺”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02:26 被阅读12次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非常值得一读:“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标题的意思是:重阳节这一天野外登高,途中看见有钱人家生前预筑的墓穴。“寿藏”亦称生圹,即生前预筑的坟墓。古人习惯,闪过中年之后子女须备好棺材,殷富人家更是连墓穴都造好候着,雅名就叫“生圹”或“寿藏”。“行营”跟行军打仗无关,指寻访貌,也有经过看见的意思。

    诗意为:家乡土地山丘哪个地方都可以栽种楸树,我扛着锄头带着壶老酒整天悠悠然搞得像传说中的醉仙刘伶,也就无所谓了。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显赫和长久的家世那样福禄长寿,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人的生命在这凡俗世界里最终如同佛家说的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所以说在这个世上走一遭已经是一种幸运。人的四大形骸只是一个皮囊,最终归葬本原,回归故乡——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强制,谁也抗拒不了。蝼蚁这样的小虫,和乌鸢这样的大鸟又何必分出大小厚薄?如此看来,你我活着,只需要对着秋风拍掌赏菊感受这秋天的美好好了。

    顺便啰嗦一下,首句“家山随处可行楸”,很可能是实写。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楸树原产中国,为紫葳科梓树属乔木,至今在全中国几乎都有分布。 古代关于楸树的名称,历代史书叫法不一。《诗经》里称楸树为“椅”。《左传》记楸为“萩”。战国时期《孟子》谓楸树“贾”。《史记》始称楸。东汉时期《说文》:“梓,楸也。”。宋《埤雅》又名楸为“木王”。该书还解释:“椅即梓,梓即是楸。”又因楸与梓外形相象,古人常二者混称。《汉书》说:“楸也,亦有误称为梓者。”楸木是中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其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居百木之首。好了,最关键的也是结论性的一句来了,古人做棺材,楸木系佳选之一。这也是该句诗应有的含义。诗人范成大一生钟爱田园乡村,曾写有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以此看来,诗人对乡村的这些习俗,应该是非常了解的。

    其次,本诗颔联由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的诗句“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及“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化用。被《红楼梦》里的妙玉评为汉魏晋唐宋唯一的好诗句。“土馒头”,即圆鼓鼓坟包是也。“铁门限”也叫“铁门槛”,具体指被铁皮包裹着的门槛,有防止碰撞损坏的意思,但主要是为了显示其高贵门第的尊威,与沉沉朱门上的铁箍与乳钉作用相似,借以指人们习惯上追求那些名声呀财富呀尊严呀职位呀等等。知道《红楼梦》中的“馒头庵”和“铁槛寺”是怎么来的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馒头庵”和“铁槛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uy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