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73733/f5eca2cb86460182.jpg)
01
狗也叫犬。
曾几何时,狗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的朋友,似乎成了我们的生命里,最不可缺少的角色。
要不为什么大家总是喜欢拿狗自居、用狗自嘲?形容自己累时叫“累成狗”,形容没有男、女朋友的年轻人叫“单身狗”,围观别人幸福时但自己没有的心酸叫“虐狗”……
感觉自己又苦又累的时候,如果有狗陪伴,似乎能给我们几许安慰。
有意思的是,不只是现在大家这么喜欢用狗自嘲,思想家孔子早年周游列国、辛苦万分时,自嘲“丧家犬”;作家马克.吐温也曾经用《狗的自述》来创作小说,就连最早的古希腊哲学派别,都有哲学家称其思想为“犬儒主义”……
几年前在欧洲旅行时,在火车里,我经常能看到导盲犬。
它们大多身形巨大,却又总是安静的卧在主人脚底。融入人类的世界总是那么的自然而然。那种默默的陪伴,总让人眼前的画面特别迷人。
有次,我还看到一位穿着红色长筒袜配黑色裙子外加黑色毛呢大衣的老太太,要不是她同墨镜和导盲犬一起出现,我很难想象这位衣着如此细致、讲究的老太太,会是一个眼前看不见这个世界的人。
每次看到这些导盲犬,一想到他们充当了盲人的眼睛,就莫名的喜欢这种彼此信任的陪伴之感。
02
记得上次去澳大利亚时,入境检查也有一只警犬,快速的嗅我们每个人的随身行李,大大节约了人工检查花费的时间。每次这些警犬完成任务后,海关工作人员都会从兜里掏点吃的,喂给它们。
我还看到澳大利亚的城市超市门口,总有小狗形状的投币箱。
大家买完东西的零钱,可以选择顺手放到里面,募集到的钱款就专款专用,用于警犬培训以及导盲犬等公共服务,让这项公益事业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
不过听说澳大利亚狗狗不仅服务于警方、海关以及需要帮助的人们,它们还有一种特殊的使命,叫监狱陪伴犬。
澳大利亚不设死刑,关在监狱里的重刑犯,往往算是澳大利亚最暴力的那群人,因此他们在监狱里,不愿意配合改造、出狱以后再次犯罪也是常有的事。
后来澳大利亚监狱管理方想到了让这群重刑犯来驯养狗。
当然,这一群狗也不是普通狗,它们是在赛狗比赛没有拿奖的狗,虽然是失败的狗,但是生性也是很凶猛的。
比赛失败后,它们往往会被遗弃,成为流浪狗。很容易被人类实施安乐死,否则这些狗流窜在街上,对行人来说很不安全。
尽管这些狗凶残,但依然有一种信任和依赖别人的天性。重刑犯们也在狗的身上和自己身上,同时感受到了一种平时很少有的状态,那就是驯化。
当这些重刑犯服刑期满回到社会的时候,真的很少有继续犯罪的,这些人在这场游戏当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了责任感,懂得用一种合作、顺从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他们选择放弃了与世界、与他人之间的习惯性抗拒,用一种新的规则与责任心重新融入社会。
最终,在这个驯养的过程中,双方都对彼此分外的依恋,在这些重刑犯的努力下,这一群狗狗成了训练有素的导盲犬,也一改过去桀骜不驯的习惯,返回社会时,重新对人类产生信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士。
吴伯凡老师曾这样评价这个场景:“任何一种驯化都不是单方面的改造和给予,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驯化者也同时在被驯化。”
03
记得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详细描绘了狗是如何变成人类第一个驯化的动物进程,让人不得不感慨,狗这个人类忠实的朋友,果然大有来历。
话说狗的祖先本来是狼,狼吃肉,对人来说处境就很危险。尤其是在冬天,食物供给严重不足,狼也不冬眠。人也不冬眠,人和狼就会不可避免的在冬天抢夺食物,双方本来应该是敌人。
可在自然选择中,一些老弱病残的狼,慢慢地就会失去争夺生存资源的竞争力。
这一部分狼选择了生存的“蓝海”,成为人类的朋友,主动为人类看家护院。尤其是在夜晚,为人类的睡眠守护,通过自己的忠诚让人类远离危险。
而且非常有克制力的不与人类争食物,选择只吃人类的排泄物,还保持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我儿子曾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告诉我:“原来狗是人成本最低的移动马桶啊。”我觉得他还挺会总结。
后来人类发现这样的朋友挺可靠,慢慢地也会奖励一些烧熟的骨头给这些狼吃,这些狼逐渐开始生儿育女。
它们中对人类有攻击性的就被消灭掉,温顺的对人类忠实的,不断被强化这种特质,最终在与人类相处的过程中,建立起情感,成为彼此的依靠。
长期夜间工作,渐渐让狗的视力变得退化,眼前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
为了补偿狗的视力,上天给了狗敏锐的嗅觉。
渐渐的,狗作为人类狩猎的辅助性的角色,可以利用嗅觉追踪人类的猎物。
也是从那时起,人类和狗就开始成了彼此生存需要的好朋友。
04
可在彼此陪伴的过程中,狗回报给人类的爱,开始超过人类给予的爱,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感天动地。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条狗,是一条日本的秋田犬,它的故事感动了世界各地的人,它就是忠犬八公。
这只被主人爱称为“小八”的秋田犬在出生50多天后来到了东京,它的主人是东京大学的教授上野英三郎。
狗狗小八与教授的感情很深,每天会送教授上班,会一直跟到涩谷车站。教授回家时,小八也一定会在涩谷车站迎接他,一起回家。
这样的日子大概经历了两年后,有一天,教授在学校突发疾病猝死,小八如平常一样去车站,等了又等,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等不到主人了。
之后小八依然每天定时去车站等,小八一直在等已故教授下班的这件事,登上了《朝日新闻》,大家除了惊奇八公的灵性,还无比感动于小八对主人的忠心。
小八就这样风雨无阻的坚持了近10年,最终老死在涩谷车站。
如今世界各地的人去日本东京旅行时,都不会忘记去涩谷车站看看那尊被称为“忠犬八公”的纪念铜像。
这个故事80年代的时候被日本导演搬上荧屏,90年代的时候又被美国导演重新翻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只让世界动容的忠犬八公。
这两个版本的电影我都看过,日本的版本,真实的有点扎心,尤其看到小八和教授亲属之间,那种不得不渐行渐远的种种酸楚,人性的脆弱与狗狗的倔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美国版经过了一些适当的艺术处理,相对温暖得多。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这部电影里的镜头还经常是从小八的眼中去打量世界,当黑白世界与彩色世界平行进行,体现出一种真正的爱与平等,颇具了几分深意。
其实我们和狗狗做了朋友,到最后才会发现,我们给狗狗的那点爱,一点点就足够照亮它的全部世界。
和人类相比,狗狗对这个世界的愿望和对爱的期许,真的是太容易满足了。
有人说:“狗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爱你胜过爱它自己的生物。”
也有人说:“也许你一生不会只爱一只狗,可这只狗会用一生去爱你。”
还有人说:“狗若爱你,就会永远爱你,不论你做了什么事,发生什么事,经历了多少时光。”
我说:“也许在狗这里,我们才会懂得,交付的真情永远不会被辜负。狗总会用自己全部的爱,回报那些曾给予过自己温暖的人。”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源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