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说建盏工匠对于建盏方面的认知
在很长的时间段内,国人是不怎么讲究“品牌”与“品牌文化”的。譬如说: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彩塑“泥人张”、北京的“王麻子”刀剪……凡事种种例子还有很多,都莫不是如此的。
至现在仍存有这样的事情,还譬如说,当代新的建盏工艺,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也同样是不太讲究“品牌”与“品牌文化”的。
依据我了解到的情况,之所以还会如此,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是,各个级别的建盏工艺师们,之所以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不太注重“品牌”与“品牌文化”,这极有可能和我们国家,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中,不太重视“各类品牌文化”尤为休戚相关的。不仅是如此哩,建盏收藏爱好者们在最初阶段,同样也是如此的,像这个观点就是我从众多建盏工艺师处及建盏市场上了解到的!
其二是,建盏工艺师们自带的“一份自信心”在作祟,自认为只要自身产品的品质好、品质过硬,有无制作人的“堂名款”和“收藏证书”是无所谓的,不愁打不开(没有)市场的销路,这个观点我是如何得知?!还是从众多建盏工艺师处及建盏市场上了解到的!
伴随着“各类品牌文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建盏收藏爱好者们也希望建盏最好配上“各类堂名款”和“收藏证书”,若是没有“堂名款”和“收藏证书”的建盏,一律不予收藏,各个级别的建盏工艺师们只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也制作起“堂名款”和“收藏证书”,像这个观点我也同样是从众多建盏工艺师处及建盏市场上了解到的!
各个级别的建盏工艺师们发现,随着自身制作(技艺)等级不断地被提升,再加上有“堂名款”和“收藏证书”,产品就可以卖出更好、更高的价格,故而纷纷都制作“堂名款”和“收藏证书”。
除去上述的原因,有不少建盏工艺师们会相互仿制对方的产品,只为表明彼此间的不同之处,需要做“堂名款和收藏证书”,这个观点依旧是我从各个级别的建盏工艺师处及建盏市场上了解到的!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8年07月21日星期六下午
十说关于建盏方面的烧制工艺与造型
对于坯泥选择:现如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下,像“建盏”又再一次迎来技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现如今制作的各类建盏,选取宋代建窑窑址(今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附近的原矿土作为坯泥,因为含铁量高,烧成后呈现“铁胎”特质。
对于釉料方面的配制:现在制作各式各样的建盏,基本上和古代时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依旧选择宋代建窑所用的原矿釉石作为基本原料,再辅以当地的红土和草木灰等,研磨成浆,过滤备用。
我通过向各位或建盏工艺师或建盏匠人们学习与请教以后,就让我获知如下方面的情况。这个就是--对于建盏的烧制流程而言,它就需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 13 道不可或缺的工序。
只要你和我是一个品茗方面的爱好者,还喜欢收藏各式各样的建盏,自然就会发现有这样的一件事情,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建盏,它的造型会拥有共同的特点与特色的,这个特点与特色就是:它的碗口来得比较大,它的圈足相对而言就来得小一点,形状还类似于一个漏斗形的。那些专业的人士,还会根据建盏的口沿、腹部和底足方面的变化,就会把建盏分成为束口、敛口、撇口和敞口这四种类型哦!
像束口型建盏所拥有的特征就是:它的口沿曲折,外缘向内凹,内壁相应就会形成一周凸圈(注水线)。譬如说:宋代人每次在斗茶的时候,所使用的就是属于束口盏,在宋朝时期,但凡是达到12.5公分的束口建盏就是标准的斗茶器。从目前出土和传世的建盏来看,束口类建盏的数量是最多的,而且束口建盏也是目前最主流的器型。
像敛口型建盏所拥有的特征就是:它的口沿会微向内收敛,整体造型呈现丰满状。市面上常见的有禅定杯,般若杯、鸡蛋杯等。
像撇口型建盏所拥有的特征就是:它的口沿是向外撇的。在建盏腹有明显十分的弧度。对于像撇口一类的建盏来说吧,就是属于比较具有观赏性与耐看性的一类建盏。在建盏的腹部,它的线条和盏口是否就是向外延伸的,则是用来区分敞口盏和撇口盏的关键所在。
像敞口型所拥有的特征就是:它的外壁斜且直,还会有轻微的弧度,基本上是接近于直线的。其实这种建盏,就是大家时常说的“斗笠盏”,因为此类建盏整体造型极像斗笠,故而就取这个名字。
撇口型建盏和敞口型建盏,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在于:首先去看它的口沿,像撇口型建盏,它的口沿是明显的外撇的,而像敞口型建盏,它的口沿则没有外撇,比较利落;其次看建盏腹部,撇口盏腹部有明显弧度,敞口盏腹部外壁斜直。
像束口型建盏和敛口型建盏,彼此之间也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在于:敛口盏则是没有一圈内折凹槽俗称注水线。
各式各样的建盏,主要还是以“黑色釉”为主的,同样是黑釉一类的建盏,也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有乌金釉、兔毫釉、油滴釉。
在建盏当中还有“杂色釉”,主要有柿红釉、茶叶末釉、青釉、龟裂纹釉、灰皮釉、灰白釉、酱色釉,都属于火候不够高,或者火候过高的产品。此外,还有彩虹斑、异毫盏、铁锈斑、虎皮斑等。
我向那些建盏工艺师(匠人)学习与请教以后,他们对我这样来说的,曰:“像不同釉色的烧成,温度从低到高依次排列的顺序分别是茶末釉--乌金--油滴--兔毫--酱色--柿红。”……
据我了解,像曜变就是建盏中可遇不可求的宝物,有“千年难求,万量无一”的美誉,是建盏匠人梦中而又为之奋斗期待的东西。其实,“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 ,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曜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此名。
像“兔毫釉”是建窑当中最为典型而且产量最大的釉色品种,宋朝人对于建盏釉色的喜好倾向以“兔毫”为主,这种倾向甚至使爱盏的人常以“兔毫盏”作为建盏代名词。“兔毫”是在黑色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纹,形如兔子身上的毛发,兔毫中又根据颜色不同,分为“棕兔毫”“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兔毫以细密、修长、清晰、碗壁内外都从碗沿到碗底分布均匀密集就是上品。
像“银兔毫”一类的建盏,就要以毫色雪白、发亮为上品。像“金兔毫”和“蓝兔毫”一类的建盏,就要以金光与蓝光灿为上品。
在建盏的家族当中,也同样会有三色集一身的建盏,像这种类型的建盏就被称之为“三色兔毫盏”。宋徽宗在其所著的《大观茶论》一书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就是这个意思。
像“油滴釉”是黑釉的特殊品种之一。它的特点就是:在釉面上面会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大的直径达数毫米,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故而名“油滴釉”。
像“油滴釉”属结晶釉,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在该处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从而形成“油滴”斑。
像“油滴釉”一类的建盏,在它的上面,结晶斑基本会呈现圆形,仔细观察圆斑中心,能看到一个不同颜色的圆心。而“鹧鸪斑”上的结晶斑呈现是不规则的,观察不到圆心,在晶斑内部有鱼鳞状条纹或细丝状条纹。此外,“鹧鸪斑”釉在盏的口沿部位有明显脱口,下部呈垂釉现象;而“油滴”釉就没有这种现象,口不脱,底不垂。
像“建盏油滴”就会有灰色--褐色--银白色--银蓝色--金黄色--彩色,像这样的次序排列,就可以体现出它烧制方面的难度与美感的统一。其烧制难度区别很大,无法用数字来描述的。
像“柿红釉”一类的建盏,它就是建盏釉里面的一个品种,因为它烧造出来的釉面颜色,和柿子成熟后的红色则是极其相似的,所以才取名为柿红釉建盏。柿红釉是建盏的高温产品,很适合喝茶特别是岩茶、普洱茶,盏越养越漂亮柿红釉釉面光泽不强,红褐色釉面深红色加晶点。窑温太高,斑纹析出太多、太密,会掩盖釉的底色,或是还原不足又或者是坯中氧化铁含量过低,都会出现这样的品种。
像“茶叶末釉”一类的建盏,它就是属于建盏釉里面的一个品种。一般为青色或绿色,还时常会伴有冰裂纹,茶末釉的颜色越绿则越显得清澈,玻化程度高有冰裂纹品质就越好,在价格方面也越高。
像“灰皮釉”就是属于建盏窑变釉的一个品种,釉面一般为灰色或深灰色,施釉较均匀,釉面有突出状,在泛灰色的釉内有一层薄薄的黑色。还有一些灰白釉、龟裂釉、酱釉、彩虹斑、异毫盏……
杜老倌侠客(陆伟)写于2018年07月27日星期五晚上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类型的建盏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