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海《品鉴收藏》篇艺术之家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作者: 杜老倌侠客居70后欢喜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20:22 被阅读7次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一)、文字中最早关于“玉”的记载

        国人素来爱各类玉器,我们国家还有着“玉石之国”的美称。爱玉的时间从古至今从来未曾间断过,而且有实物为证。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5公里的台地上,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其中“玉器”的产量也不在少数,据专家考证出土的各类玉器,时间长达8000年。

        因为国人特喜爱各类玉器的缘故,故而原本只是自然界最为自然的一种物质——玉石,却被人为地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与文化。

        虽然在我们国家8000年前的古人,不仅已经懂得玉器、制作使用了各类玉器,那么关于“玉石”文字的记载又是起始于何时呢?!

        我们国家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说到了很多和玉石有关的文字,而且是最早有关于“玉石”文字的记载。譬如说:在《诗经·国风·秦风·小戎》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又譬如说:在《诗经·秦风·渭阳》中有:“彼都人士,充耳琇宝。”文中的“琇”字是指美石也。还譬如说:在《诗经·齐风·著》中有:“何以赠之以琼瑰玉佩。”在《诗经》中还能找到很多有关于玉石的文字……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4月02日星期二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二)、中华医药典籍书中关于玉石的记录

        中华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就连一些中华医药典籍书里,也有各式各样玉石的记载,述说了玉石给人体所带来的某些益处。

        譬如说:《神农本草经》是一本中药学的经典著作,里面就有关于玉石方面的记载,笔者就摘取其中一句,曰道:“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古人认为人若是一边去吮吸玉石,一边借助自身的唾液,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话,对于养生是有很好的作用,它能够起到“生津止渴”、消除人体内“胃肠发热”、平抑内心的“烦懑之气”、“滋补心肺”、“湿润声喉”、“养护毛发”的良好功效。

      【备注:①上段文字中的“烦懑”一词,拼音字母读作fán mèn] 它又被称之为“烦满”,两者之间的意思是一样的;②就是中医所谓的“内热郁结之症”;③泛指内心充满了“烦闷”与“愁恼”。】

        还譬如说: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达192万字的医药典籍《本草纲目》,他在《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中是这样来说玉石的,曰:“玉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懑、滋毛发、滋养五脏、柔筋强骨、止渴、润心肺、助声喉、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诸多疗效。

        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与发现,各类玉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譬如说有:“锌”、“铜”、“铁”、“锰”、“镁”、“钴”、“硒”、“铬”、“镍”、“锂”、“钙”、“钾”、“钠”、“锡”、“钛”等等……而且所含的多种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是极其有益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各类玉石具有“杀菌消炎”、“排毒养生”、“延年益寿”,长期坚持去使用佩戴的话,可以起到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百益而无一害!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4月03日星期三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三)、一个君子的风度乃是玉之德也

        个人是这样来理解并人为的,一个君子的风度乃是玉之德也。

        在我们国家的古代素来就有这样一句谚语,曰道:“无玉不成国,有国必有玉。”,皇帝所使用的印章叫做“玉玺”,被奉为国宝,其意思是说,作为一国之君,不但要去守信,还要拥有良好的品德。

        据史料记载,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上古舜时期,就有“玉母献玉块”的记载。当时光迈入到战国七雄争霸时期时,秦国和赵国为了一块“和氏璧”,演义了从“卞和献璧”到“完璧归赵”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篇章,据说谁获得了“和氏璧”,谁就是正宗的皇帝。

        最早提出“君子比德与玉”的人,是春秋末期的教育学家孔子,其原文出自于《礼记·聘义》当中。孔子是拿玉石来和人的美德进行一种对比,把“人和玉”提升到了同一高度,并认为真正的谦谦君子,应该具备十一种品德,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信”、“乐”、“忠”、“天”、“地”、“德”与“道”!

        同样是依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战国后期赵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荀子,其本人一生著有32篇文章,在文章中也提及到了玉石,在《荀子法行篇》中这样曰道:“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在他看来人和玉石是一样,也是没什么分别的,君子应具备七种品德,它们分别是:“仁”、“义”、“智”、“勇”、“行”、“情”和“辞”。

        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许重叔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一本专门解释字义的书籍。他在书中也说道:“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其内容大致是说,一个谦谦君子,就应该像一块玉石一样,要具备五种品德,这五种品德分别是“仁”、“义”、“礼”、“乐”和“忠”,还要明白事理,知晓什么样的事情才是自己能去做的,什么样的事情是自己坚决不能去做的,除了上述内容以外,作为君子要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良好精神状态与面貌……

        最初关于君子比德与玉,说什么君子应该像一块美玉石一样,要具有十一种良好的品德,就显得太过于繁琐与琐碎了,故而从东汉时期的许重叔许慎开始,简化了玉的品德,认为一个君子就要像美玉石一样,应该具备五种良好的品德,玉之五德一直保留到了现如今。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4月04日星期四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四)、古人是如何来认知玉器的

        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许叔重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汉字来源的书籍,此书籍不仅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与此同时还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在卷一的【玉部】中,他是这样来解释“玉”字的,曰道:“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古文玉。魚欲切〖注〗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注〗玊。”把上述文字翻译成当代言语其含义是指:玉,最美的石头。玉有五品: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这是义士的比方;玉声舒展飞扬,传播而远闻,是智士的比方;宁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字形像三块玉片的串连。丨,像玉串的贯绳。 所有与玉相关的字,都采用“玉”作边旁。

        在《汉书》中也有关于玉石的记载,《汉书·西域传·于阗国》中曰道:“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说的是古人是如何认知璞玉的。

        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也有关于玉石方面的记载,书籍里面是这样来说到的,其内容为:“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上述一段文字,说的就是现如今大家都欢喜的新疆和田玉的产地。

        还譬如说,在《汉书·西域传》还记载到:“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和(于)阗玉”又名“乌白玉”。“和(于)阗玉”即为“和田玉”也,因为在古代“和田”被称之为“于阗”,历史上曾与“疏勒”、“安西”、“龟兹”并称为安西四郡。在千年之前,只有皇宫及具有一定等级的大臣,才可以去佩戴使用收藏的,普通的老百姓是不能染指其间的,若是发现普通百姓僭越使用后,要治罪的。

        在我们国家的古代,由于科技等综合因素,远不如现在来的发达,故对于各个方面的认知,都是十分有限的,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古人是极其迷信的,自始至终都会认为,若是佩戴各式各样的玉器后,能有效的起到“防妖与避邪”的作用,故而会去用玉石做成“杯”、“碗”、“碟”等各类祭祀用具,还会去制作各类“玉镯”、“玉簪”、“玉指环”、“玉烟嘴”等装饰品,作为陪葬品入土。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4月05日星期五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五)、当代人是如何来认知玉器的

        当时光迈入到了当今社会时,反而把玉的定义简化了,《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词典,对于玉石这样说道:“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在各类玉器当中,现如今的国人则比较喜欢三种类型的玉器。

        第一种是:我们国家自产的各种类型的南红玛瑙,它有三大产区,它们分别是:“云南保山”、“四川凉山”和“陇南以及四川阿坝地区”。在云南保山有两个主要的产区,分别为:“杨柳乡”和“东山”;在四川凉山有四个主要的产区,分别为:“九口”、“乌坡”、“瓦西”和“联合”,在其中,“乌坡”出产的南红,又被称之为“庆恒乡”,“联合”出产的南红,又被称之为“洛莫依达乡”;凡陇南以及四川阿坝地区出产的红玛瑙,一般被大家统称为“甘南南红”。

        国人之所以会欢喜各类南红,和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是不无关系的。从古至今的中国人,一直都是崇尚“红色”的,“红”就代表着“美好”、“喜庆”与“红火”,“美好”、“喜庆”与“红火”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积极向上的,是有着一种十分美好的寓意。还有就是,据专家们的研究与考证,长期去佩戴各类南红玛瑙,不仅对自身身心的健康是极其有益的,还表示家庭与事业能一路红红火火。

        第二种是:不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就是黄白色相兼的新疆和田玉,假若是能达到“羊脂玉”级别的,那就是好上加好了,除了上述两种类别的和田玉以外,还欢喜品质较好的和田碧玉,和白色中夹杂着绿色的条带的玉,像这种类型的玉器其名称为“雪里苔藓玉”。

        第三种是:“翡翠”。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日本、俄罗斯、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地均出产翡翠,一致都公认缅甸出产的最好。

        国际上一致都把缅甸翡翠的颜色定义为六种,它们分别是:

        其一是:白色。在里面,基本上是不含其它杂质元素的。

        其二是:红色。在里面含化学元素铁〈Fe3+〉〈俗称为翡〉。

        其三是:绿色。在里面含2%以上的铬〈Cr〉〈俗称为翠〉。

        其四是:黑色。在里面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

        其五是:黄色。在里面含元素钽。

        其六是:紫色。含元素铬〈Cr〉铁〈Fe〉钴〈Co〉。

        国际上对缅甸翡翠种类的定义是十分明确的,把它分成了七个类别,它们分别为:“老坑种翡翠”、“冰种翡翠”、“紫罗兰翡翠”、“白底青翡翠”、“红翡翠”、“黄棕翡翠”和“豆种翡翠”。在翡翠家族中,“豆种翡翠”既是十分常见的品种,又是极为普通的。

        国人在最初的时候,只欢喜一种颜色的翡翠,即那些翠色比较足的翡翠,后来欢喜多种翠色夹杂期间的翡翠,而现如今则欢喜“老坑种翡翠”和“冰种翡翠”,女士们则青睐于“紫罗兰翡翠”……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4月08日星期六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六)、各类玉器的缺陷

        笔者在与玉器爱好者交流的过程中,以及在看各类玉器实物与图片的时候,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再怎么好的各类玉器,尤其是和田玉,必然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绺裂”、“棉”、“水线”、“僵”和“黑点”,这不仅仅是玉器的“瑕疵与缺陷”,更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对于一个好的玉雕师而言,他或她不是避开上述所说的“瑕疵与缺陷”,完全弃之不用,就是可利用其缺陷,去做一个巧雕刻。

        笔者在收藏玉器、玩玉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因各类玉器有“瑕疵与缺陷”,在完美主义者的眼里,心里会升起小疙瘩,还不允许“瑕疵与缺陷”存在,也不会去收藏那些具有“瑕疵与缺陷”的玉器,只会去收藏一些品相“极其完美”的玉器,因瑕疵与缺陷,放弃了一块好玉器的收藏时常有发生,就不免有一些因噎废食了。

        个人以为大可不必如此去做,这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事物情,内心越是在意它,就会被无限放大,极有可能一件玉器也收藏不到。近几年来,利用瑕疵俏色巧雕的玉器也非常多,深受大家的欢迎!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4月07日星期日晚上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类玉器乃是作者的收藏品,自藏自拍;③各类文字动图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④感谢原创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藏海雅事之——玉器杂谈(其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fm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