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蜉蝣世,
如知伊如对镜如溺者逢舟。
——《浮生六记》Assen捷
《撒哈拉的故事》记录的事是三毛和荷西在沙漠中的点滴,在阅读这本书期间,我又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白话文版,中间讲了他和妻子陈芸的故事。两个故事就这样无端地被我穿和在了一起。
夫妻之间,若知己,相敬如宾也好,蜜里调油也罢,过得了锦食,也守得了贫贱。他们的故事被人屡屡谈起,每每感慨,也说明他们的可贵。
两段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三毛和陈芸都是时间不可多得的聪慧机敏的女子。
三毛自不必说,有主见,有才华,《白手起家》和《沙漠中的饭店》两个篇章将三毛文化人的风雅、身为女子的洒脱、平淡生活活出的璀璨都描绘了出来。这样的女子,能将沙漠中的小小陋室装扮得温馨有韵味,有书、有景、有音乐、有情。
陈芸少时家贫,识字无多。但自小聪颖明慧,听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嫁与沈复后,被沈复视为知己,学诗识字,两人耳鬓厮磨,诗词小令,活得好不快活。沈复是个有闲情的人,芸娘便时刻配合沈复的闲情雅致。三白想出游踏青却不想饮冷茶吃冷食,芸娘便雇了个馄饨摊子,挑着锅灶同行。三白喜欢盆景,芸娘便用自己智慧提出诸如“活花屏”这样的好点子。
二、丈夫都非常爱妻子。
三毛说:“荷西有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情”。这句话在这两对夫妇身上都适用。三毛想去撒哈拉,荷西便陪她去了。三毛在沙漠做了很多出奇的事情,背后都有荷西的支持。芸娘想随丈夫参加盛会,慨叹自己非男儿身,三白便让芸娘带自己的冠,穿自己的衣,化女为男,不拘俗礼。
收获一份好的爱情,真得能让人从内到外焕发生机,如蒙尘的珠玉,经过爱情的打磨,便能立时重现光华。
三、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痛苦道:“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后来三毛自杀,无论真正缘由是何,都多少掺杂有感情因素。
陈芸曾对女儿总结:“汝母命苦,兼亦情痴,故遭此颠沛。”沈复确实有很多不完美,不善生计,爱好闲情,为夫、为子、为父,没有担当起一个男子该有的气概和责任。但陈芸爱他、敬他,因他而活出自我,也不得不让人唏嘘。

生活,爱情,自己,三毛和陈芸都是活得美好,活得惊艳。
观其一生,有生离苦,有来世期。今生不能,期以来世。突然想起那句“院中枇杷树,已亭亭如盖矣”。
纵然被林语堂誉为“最可爱的女人”,陈芸身上也有着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为公公纳妾,被婆婆嫌弃,为丈夫纳妾,却因此忧思成疾。她真是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丈夫,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喜欢着丈夫的真性情,然过早透支了自己的生命。
所幸,我们活在一个多元的平等的时代,我们拥有爱情,爱情却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能将智慧付诸行动,能让自己活出特色,能让理想变成现实。
愿我们都能嫁给好的爱情。
愿我们的爱情都是锦上添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