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崔律阅读写作营
《奇特的一生》年度总结(1)(100天崔律阅读营·Day7)

《奇特的一生》年度总结(1)(100天崔律阅读营·Day7)

作者: 言廉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7:03 被阅读1次

    【100天崔律阅读营·Day7-2.2 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9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2.2《奇特的一生》年度总结(1)” 的学习日志。

    作业片段:年度总结(2)

    片段:《奇特的一生》年度总结(2)

    P77

    每月小结虽然巨细备载,年度总结中仍把所有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一年来的工作和休息——简直是什么事情都要结算累计。

    “娱乐——65次”,接着是一张清单,列举了看过的戏和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

    65次——是多还是少?

    似乎是多了。话说回来,我也没有把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个比法。同我比吗?问题正在这儿——我就没有计算过,说不出我一年看几场电影,听几回戏,参观几次展览会。连大约的数字,我也一下子说不上。更说不出情况有什么变化: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这个数字发生什么变化,我看多少书,看的书是逐年增加还是逐年减少,科学书籍和文艺作品的比重有什么变化?我写多少封信?每年有多少时间用在路上,用于交际和运动?

    我心中没有一个准数,对自己没有一个准数。我有什么变化,我的工作精力、我的爱好和兴趣有什么变化……说起来,我原来倒是以为了解自己的,可是一接触到柳比歇夫的那些总结,我才明白我其实是对自己一无所知,一点也不了解。

    1.我的阅读理解:

    【我对原文的理解和思考】

    年度总结的内容:从输入(所看的、所读的)到输出(所干的)都总结一边,包含整个工作和休息,也就是他的所有生活。

    我想到了时间记录课程中要记满24小时。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呀。加上年度总结,也就是说不仅仅要记满24小时,还要做总结(统计分析)。

    年度总结的流程:收集(每月小结)→统计(计算;或次数或时间)→分类(比如娱乐,列举了看过的戏和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以分别的次数)→结算(累计,比如娱乐——65次)

    月小结的数据来自哪里呢?来自日回顾,日回顾是每天固定时间来做,还是每做完一件事,就总结一件事儿呢?以前是固定时间记录,会发现一天下来,在对事件进行回顾是发现已经忘记一些细节或亮点了,所以最近有尝试做完一件事就做一个小总结。一日三分法的时候也有一小结。这样做的好处是,亮点可以及时记录。发现大脑一些想法好点子转瞬即逝。

    这些结算后的数据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可能用来分析,柳翁的工作精力如何变化、他的爱好和兴趣有什么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他更了解他自己。

    我想到了生活不同板块的时间分配,就是那个每天可以有每周可以有每月可以有的彩色之花。高专注+休息→正确的工作;主动休闲代替被动休闲;不同的花色是变化的痕迹,也是成长的脚步。

    2.我的课后实践:

    试着从输入和输出两和角度来思考统计的项目。

    继续研究每日小结,链接是否用四化来优化小结呢?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暂无

    4.任何想说的话:

    现在早上六点起床已不是问题,今天早上六点韩寒想着要听早课呢,后来想起来今天六点半才有早课,回顾自己早起的过程,发现了,从一开始不想起,到偶尔早起,再到现在养成习惯,这一路走来,感觉心力助力最大,在21天精力升级课心力篇对我早起行动大大的推进了一把。感恩崔律、感恩全力以赴的大家和寄几(看到这个就想到充满活力的酱酱)。

    还有把自己的日志打印出来,感觉这个点子好赞啊,为了把每一篇日志都能打印出来所以也会用心去写。

    5.【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对比1】

    原文:“1966年,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VS原计划为1900小时”

    我的亮点:看出了计划和实际的之间的相差6小时,然后就没有深挖了。

    崔律的亮点:不仅讲到计划和实际之间相差6小时,还对这个相差6小时做了进一步讲解,6/1900=0.3%,不到1%,这个误差的长度不是一个月而是一年。所以特别厉害。同时还拓展到1966年也就是柳翁76岁的时候,他依然精力充沛,这一点也让人佩服!

    我要改善的点:其实对柳翁1966年这一点有留意到,因为感觉它可能跟年度计划没有关系,所以就直接忽略了。对原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有些点值得我花时间去推敲。

    给崔律的建议:暂无

    【对比2】

    原文:“1966年,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于1965年相比,增加27小时”

    我的亮点:看到横向的变化。但没有对这个变化进行深挖。连续数年的数字变化,我发现柳翁的高专注时间在逐年增长,指向的结论没有做思考。

    崔律的亮点:首先,27小时/365天=4分钟/天,然后给出结论,柳翁对时间的把握较为稳定,推测出柳翁极度自律;连续数年的数字基本较为平稳。

    【对比3】

    原文:“每天有5小时13分钟搞纯学术工作……没有节假日,5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没有什么歇一会儿抽支烟的功夫……”

    我的亮点:每天有5小时的高专注用来做创造性工作,好厉害。

    崔律的亮点:联系上下文,“如果把尘世间折算成毛,应该增加25%到30%”,也就是说纯学术工作毛时间:6.5~6.8小时,那么全部工作的毛时间:纯学术的毛时间+其他的毛时间,大于6.5或6.8小时。这些纯学术工作时间也说明这是柳翁高产的一个原因之一。同时看到工作分类,链接到100天训练营中的三种工作分类,增加高价值任务、四化常规型任务、减少事务型任务。

    我要改善的点:链接学过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点滴开始!

    【对比4】

    原文:出于自己的主动

    我的亮点:看到崔律提炼关键词,有时候来源于原文有时候是对总结。

    崔律的亮点:柳翁出于自己的主动,他做了时间统计,提问,“你做的时间记录是为什么?”是工作需要老板要求,还是一起兴起,还是因为某个任务。这里是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对比。

    我要改善的点:发现关键词的提炼和知识的举一反三很重要。我想到了《这样读书就够了》中讲关知识结晶对接的过程,所以多观察,多实践,提升自己识别关键词的能力!

    【对比5】

    崔律的亮点:再次回顾崔律讲解的整个片段发现,小标题为年度总结,通过三组对比来讲解:计划VS执行、去年VS今年、纯时间VS毛时间,和一个关键词讲解。整个片段讲解逻辑清晰。

    再加上对于每个点的简单易懂的讲解,更容易理解。

    我要改善的点:我只是从年度计划这个小标题入手去思考,更多的带有一些主观性,而崔律不仅从这个小标题,还结合每一个段落的意思,做到更加客观地理解原文。因此在读片段时,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来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年度总结(1)(100天崔律阅读营·Day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h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