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巾与束额蔡邕《独断》曰:古帻无巾;王莽头秃,乃始施巾之始也。
头巾本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地里。进行农作的时候,为了尽量少的避免炙热太阳的光照而来的一种简单朴实的小发明。
明、清时规定是给读书人戴的儒巾。
束额习俗早在商代已经出现,在殷商时代,不分男女,无论尊卑,均喜在额间系扎丝帛制成的头箍状饰物。
秦汉以来,士庶男子多用巾帻裹首。
这种巾帻有两种形制:帛围勒于额,露发髻于外,时称半帻、半头帻、空顶帻,实际上就是束额。
这种半帻本来专用于童子,从西汉末年开始逐演变为成年男子的装束。
在汉魏时期,男子用于束额的还有鬟带,其制较半帻为窄,也以布帛为之,因大多被裁制成带状,故称鬟带。
使用时由颅后绕前,系结于正额。至于冬季,则以布帛裁成长条,内絮绵絮,使用时系扎在额间,以利保暖。
这种束额多用于北方,尤以老年人为常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