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大声朗读吧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我们第十七小学一直强调学生每天做好两件事:读书和写字。尤其是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手捧课本,身子坐正,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经典或语文课本上的内容。
纵观新课标,在每个年级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
自古以来,言语习得,乃口口相传;诗词歌赋,多吟诵而作。朱熹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明确主张:“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学习语文,朗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此乃不争之事实。
每天早上踏进校园,最想听到的是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他们抑扬顿挫、有滋有味的童音听起来让人精神愉悦,惬意舒适!但是,班里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声情并茂地去大声朗读,有少部分孩子虽然也立起课本,但心不在蔫,似读非读,发出的声音似乎自已也听不见。
古人学语文,在私塾或学堂里,学生立起课本,摇头晃脑大声朗读,先生在一旁监督,抽查要求学生读背的内容。书里的讲的内容,其实讲得少之又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先生们就是这样督促孩子们大声朗读,熟读成诵,如此简简单单教书,却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学圣贤,一部又一部的惊世文学之作。
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经常大声朗读的学生成绩一般不会差,而那些似读非读、滥竽充数的孩子,往往成绩不够理想!实践证明,大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大声朗读中,那些清浅易懂的文字,自然能够读得声情并茂,对于经典的诗词,即使不求甚解,经常大声朗读,语感仍然会逐渐养成,如果老师在孩子们诵读经典诗词之前进行简单解读,让孩子了解大概意思,再进行诵读,效果更佳。
孩子一旦爱上朗读,在提升了专注力的同时,还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回味,在朗读中想象,这样身心交融,也便是润泽走心的教育。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8-14岁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通过多种活动让孩子大声朗读,并养成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有人曾总结了大声朗读的益处:改变孩子的性格;有利于开发右脑;有利于孩子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有利于改变自卑;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等。大声朗读如此重要,还不赶快行动呀?
亲爱的孩子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请利用早晨的美好时光,放开喉咙,大声朗读吧!我们在经典的诵读中, 积累的是语言,陶冶的是诗性,滋润的是心灵,形成的是智慧。大声朗读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力量!
孩子,请大声朗读吧!
朗读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