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老生常谈,这是中国人几千年延续的风俗习惯,
背着行nang,拉着行李,大包小包,坐飞机的,坐高铁的,开私家车的,都开始陆陆续续返乡,
回家的感觉是兴奋,是激动,是泪花,是喜庆,
回去和亲朋好友过一个盛大的春节盛典,来一次盛大的聚会,来一次幸福的拥抱,重温一首,常回家看看,洗洗筷子,刷刷碗,
还有那些没有回家过年的,停留在岗位继续上班,还有那些守护边疆的战士们,他们几年回不了家,还有那些老院子虽在,但是父母不在了,他们的心情如何?
都在赶往回家的路上,都在期盼着三十晚上的年夜饭,都在期盼着三十晚上的压岁钱,都在期盼着三十晚上的鞭炮再响,欢呼雀跃,
我也期盼呀,这个春节我该到哪里去呢?这颗沸腾的心,该落脚哪里呢?
母亲去世22年了,父亲也去世3年多了,书上都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人生就没有归途了,归途2字我经常在书里看到,当时一晃而过,就知道表面的意思,真正的内涵我一点不理解,可是今天此刻我第一次咬文爵字,第一次读懂他的意思,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
归途,归,是回来,途是路途,意思是回家的路途,
父母不在,真的没有归途了,此刻老院子的模样,在我眼前浮现了,夏天绿油油的菜园子,父亲浇水,施肥,摘菜,秋天父亲在院子里躺在轮椅上晒太阳,冬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春夏秋冬继母都在父亲旁边陪伴着,感觉他们晚年过得也很幸福,太多的回忆,像电视剧,重复播放着,
今年的年咋过,三年yi情过去了,难道还是那么冷冷清清地过吗?
父母不在了,姊妹也走动的少了,感觉关系越来越生疏了,小妹妹建立的姊妹群寂寞的摆在那里,好多年了,没有一点生机,也很少有人发信息了,
感觉我还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不管平时还是过年过节,我喜欢在群里,发些祝福的话语,可是几天过去了,都没有人回应我的满腔热情,弄得我确实有点尴尬了,
时间长了,我也说服自己,算了,不发了,
这不又到年跟前了,我又开始琢磨着,想发信息了,问候一下他们几个,年货准备的咋样了?今年过年还家家拜年吗?发多少压岁钱?三十晚上我们是否也聚餐一次?
这样的信息,我以前年年都要发的,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我就开始酝酿发信息的事,是不是有点显得很是无聊,
想的太多都是问题,抑郁病咋得的,听人说,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如果忙起来,哪有闲心思考这些破事,
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还真有这个道理,如果你不知道写啥,就想想姊妹的事,就想想父母的事,估计一会儿一篇小文就变成长篇大论了,长篇大论写的多了,是不是就有可能变成长篇小说了,
我是这样认为的,那些写长篇小说的人,就是从一篇篇小日记,写到短文,再写到长文,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不要管写的如何,反正我们又不是名人,谁又会在乎你写的好坏呢?
也许写着写着我们就成了作家,就像那个《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一开始也就是随意乱写,随意乱发,结果,他还真的成了凡人作家,
900字了,今天写的有点跑题了,从过年回家拐到,如何写出更多的文字,写到这里,又一个标题出来了,
《如何让自己写出更多的文字》,下一个更文就写这个标题,每次更文我都想着,随便写写,200/300字就可以了,因为不在乎好坏,不纠结结果,所以写文字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不留神,就到千字文了,
今天写文的感觉,有点像小主说的那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碎碎念同样可以写到几千字,而且写的过程中,会冒出很多,新颖的标题,会让人无法停止地写下去,
1380字了,该吃饭了,不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