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算子
大清顺治皇帝人间蒸发,不知去向,其四子玄烨即位。
由于康熙帝年纪尚小,并无大权在手,四位辅政大臣手握实权自然权霸宫廷。尤其是号称满洲第一武士的鳌拜根本就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朝廷里的官员几乎都成了他的爪牙,不仅如此,他还手握兵权,妄图夺权篡位。一些官员都在为康熙这个小毛孩子捏一把汉,却又不敢站出来与鳌拜较量,只得默不作声静观事态发展。
孝庄皇后告诫康熙要忍,待到时机成熟再将鳌拜及其爪牙一网打尽。虽说孝庄颇有心计,但面对鳌拜这样厉害的角色,仍有几分担心,生怕爱新觉罗的天下被他人夺去。
正在此时,盛传江南扬州有一位算命的灵珠先生,百算百灵,人称神算子。孝庄皇后听说后,立即决定邀他一见。神算子接到圣旨,被接至京城,并在宫外的一个庭院里与皇后见了面。
孝庄皇后初见神算子,见其气势如虹,举止有度,生出钦佩之意,虽说神算子并未给孝庄行大礼,但孝庄并不生气,反而还给他赐了坐。
孝庄皇后问神算子,对于大清当前形势,以后是否会有大的变动。
神算子笑道:“皇上尚小,辅政大臣握有实权,除鳌拜外的三位辅政大臣一定会拥护大清王朝,可是那兵权在手的鳌拜嘛……”说了一半,神算子停下来,似乎有难言之隐。
孝庄听出其中的含意,赶紧问道:“大清能逃过此劫吗?”
神算子又笑道:“鳌拜乃‘狮子回头相’,身散帝王之气……”
孝庄听后吓出一身冷汗插问道:“难道大清命数已尽?”
“天机不可泄露。”神算子说道:“一切要看皇上的造化了。”
说着,神算子起身撑着木杖走出了门外,边走边说道:“皇后可带皇上去一趟扬州,一切你自然会明白。”
孝庄追出门外,神算子已无踪影。
孝庄皇后听了神算子的话,以南巡为借口,带着少年康熙乘船到了扬州,这天正午时分,孝庄、康熙和几个侍卫来到本地最有名的“食为天酒楼”吃饭,待饭菜上齐之后,康熙各尝了几口。龙颜大悦,他指着一个肉丸问道:“这叫什么名呀!我在皇宫从没吃过这么香的菜。太好吃了”
其中一个侍卫是扬州人,他回答:“这道菜是淮扬菜系最有名 的佳肴,名为红烧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康熙笑道:“好名字,回宫后,一定要让厨子学学这道菜,每天必吃。”
“鳌拜乃狮子回头相”
“一切要看康熙的造化了”
“你自然会明白。”
孝庄想过神算子的话后,心中的疑云已经散去,嘴角微微露笑。
康熙夹起狮子头狠狠咬下一口,嘴里念叨着,真香啊,真香。
两年后,16岁的康熙除去鳌拜,拿回兵权。
孝庄皇后深知神算子的厉害,生怕他对大清不利,于是派人前去扬州刺杀他,可是刺客无功而返,据当地人称那神算子早已在两年前销声匿迹了。
广而告之
“当、当、当……”衙门外传来鸣鼓声。
所有官兵齐装入堂,排成两列。扬州县令谭仁华扶正官帽,走上案前。
“何人击鼓,速速带来!”谭仁华拍案道。
几个官兵奔出堂外,将击鼓之人请了上来。
谭仁华一看。这击鼓之人原来是扬州华生堂的掌柜成旺。
“台下之人报上名来!”谭仁华虽说知道此人是谁,但是公堂之上自然有公堂之上的规矩。
“在下华生堂掌柜成旺。”成旺跪地回答。
“成旺你有何冤情?速速道来。”谭仁华问道。
“大人,今日上午有一市景之徒突然闯进我的药店抢药,还打伤了两个店员。”成旺诉说着冤情。
“竟会有这等事情!扬州两年来从未发生过什么大事,就连吵闹都少见。居然有人光天化日之下打人抢药,成何体统!”谭仁华拍案道,“抢药的人在哪里?”
“我已命人将他关进了自家柴房。”成旺回答。
“宋宇、孙平!”
“在!”
“速去成掌柜家将抢匪押来!”谭仁华厉声说道。
此时门外的过路人都来看热闹,不一会儿,公堂门口便挤满了各色人等。
一盏茶的时间,孙平宋宇押着案犯赶了回来。
“台下之人报上名来!”谭仁华问道。
“小人是瓜洲的,叫史钰。”史钰跪在地上,颤声而道。
“大胆史钰,你抢药伤人,是否知罪!”谭仁华拍案怒问。
“小人知罪。”说着史钰这个大男人竟哭的悲怆。
谭仁华见状,觉得蹊跷,于是又问:“你为何抢药?”
“都是……”,史钰抹了眼泪,继续说道:“都是因为我爹得了肺痨,前些日子,我在华生堂买了他们的新药,我爹的病一下好了许多,可是这药太贵,上次买药已花了所有积蓄,我爹的病越来越重了。实在没有办法,我便想出抢药这个办法。”说着,史钰泣不成声。
堂外嘈杂的人群沉默下来,所有人开始同情这个抢药的犯人。
“虽然你抢药是为了自己的爹,孝心可佳。”谭仁华叹气道:“可是,你已犯了国法,法理不饶人,当以国法处之。”
“慢着大人。”此时华生堂掌柜成旺说话了,“大人,我不告他了。若他入了监狱,那么他的老父将无人照顾,这样我不就成了大罪人吗?”
谭仁华命手下孙平去史钰家一探究竟,孙平快马加鞭速去速回。
孙平确实看到史钰的老父在家里养病,一贫如洗。
回到公堂。
“成旺,你当真不告史钰了吗?”谭仁华问道。
“是的,大人,我不仅不告他了,而且还会免费给他送药,直到他的父亲病好为止。”成旺回大人的话。
史钰听后,忙跪向成旺面前,“谢谢成老板,我愿为你做牛做马!”
“不必谢我,学医之人理应悬壶救世。若你早告诉我其中隐情,我怎会把你带到这里来。”
堂外众人拍手称赞华生堂老板成旺的行为,多愁善感点的早已经泪眼朦胧。
谭仁华宣布退堂,成旺带着史钰回药房取药。
一夜间,华生堂出了名,成旺出了名,治疗肺痨的药出了名。
华生堂的生意异常火爆,成旺口袋里的金银堆积成山。
“史大哥,你的办法果然绝妙,这些钱是孝敬您的。”说着,成旺提着一袋元宝递给史钰。
“谢了成老板。”史钰拿过钱,笑着走出房间。
第二天一大早,史钰给他雇佣的老人十两银子,独自骑着马离开扬州,换个地方继续找客户搞搞事件营销。
悟
无常禅师乃是扬州大明寺的住持,其佛性之高无人能及,因此,众多小沙弥喜爱听他讲经,并且总能从中悟出些道理来。
一日无常禅师在吃饭,一个法号戒空的小沙弥问道:“禅师,你吃饱了吗?”
禅师抬起头很茫然的问:“谁在吃饭?”
小沙弥听后,忽有大彻大悟之感,终于明白禅师常说的忘我原来就是如此境界。
一日无常禅师在院中散步,看到不远外有浓烟冒出,以为是起了火灾,于是快步上前看个究竟,不想,走近后却看到戒空小沙弥在啃着刚烤好的猪头肉。
无常禅师大怒:“出家之人怎能吃肉!”
戒空小沙弥学着禅师的模样,抬起头很茫然的问道:“谁在吃肉?”
拍马屁
乾隆将过50大寿,各路官员都在筹备贺寿大礼,要说准备最充分的,当然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号称马屁王的内阁大学士和坤。
和坤为了寻得最好的贺礼,使出了所有看家本领,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真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扬州找到了个奇世珍宝。此宝为水晶所制,其身刻有“龙”字。若将其放于烈日之下,便可散发紫气,龙眼闪闪发亮,犹如真龙游走吞云吐雾;若是在月光下,莹莹幽兰似真似幻。和坤得了此宝甚是开心,总想找个机会在死对头纪小岚面前显摆一下。
这一日,刚退朝。和坤跑到纪晓岚旁边问道:“不知纪先生是否为皇上备好了贺寿之礼。”
“早已备好,不知和大人是否备好?”纪晓岚又反问道。
“当然备好了,纪大人可想一观?”和坤问道。
“好啊,现在就去大人府上看看,如何?!”纪晓岚说道。
“好啊,好啊。”和坤爽快答应。
到了和坤府上,和坤命下人拿上奇世珍宝。
“纪大人,此物可是世间罕有,在日月之下均能看到它的神奇之处。”说着和坤命人将珍宝搬至烈日下。
“慢着,和大人。”纪晓岚伸手拦住和坤道,“在下不想再看他的神奇之处了,就算它能变成真龙,皇上也不会高兴。”
“什么?”和坤不解。“如此珍宝皇上一定会爱不释手,我看你是妒忌我吧。”和坤不屑。
“嗯。”纪晓岚笑道,“在日月之下都有神奇之处,对吗?”
“是啊。”和坤点头,忽然若有所悟。
“和大人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在这大清盛世,你竟敢捧一条前朝之龙做为皇上的贺寿之礼,岂不犯了杀头之罪。”纪晓岚继续笑道:“离皇上大寿没几天了,赶快再备份礼吧。”
说着,纪晓岚便笑着告辞了。
和坤被气歪了胡子,本想显摆,却不想被纪晓岚给嘲笑了一番,心里还真有些憋闷。但也算幸运,没将这前朝之龙送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感谢纪晓岚谈不上,和坤只寻思着快些找到另一个罕世珍宝。
和坤用尽所有关系,终于又在苏州寻得一块和田玉雕,其神奇之处,更教人难以想像,确是天下珍奇,但这回他没再找纪晓岚显摆,他要在大寿之日,宫庭之上让纪晓岚无话可说。
大寿之日,全国各大官员均来到金銮殿外,并一一将贺礼送上。
午时刚过,和坤送来了和田玉雕。
此玉雕刻有九条盘龙,其形各不相同,惟妙惟肖。
乾隆看了看,说道:“果然是珍宝。”
“皇上,此物还有神奇之处。”和坤说道。
“如何神奇?”乾隆问道。
“皇上,只要用手去抚摸它,便可现出异象。”和坤笑道。
乾隆走下龙椅伸手去摸,刚刚触到龙身,便见此玉雕内如流水盈盈美妙至极,时而传出叮当响声甚是悦耳,似是泉涌之音,又如琴筝之乐。众大臣们都与皇上一样看得入神,听得悦耳,一时间陶醉了过去。
乾隆将手拿开,一切又恢复了原状。
众大臣无不赞叹其神奇,乾隆也很高兴。
“和爱卿此物确是珍宝,朕十分喜爱。”乾隆笑道。
“谢皇上夸奖,若不是天下太平,繁荣盛世怎会有如此珍宝呢。”和坤拍起了马屁。
“好!朕赐爱卿百两黄金。”
“谢皇上。”和坤跪地拜道。
此时只剩纪晓岚还未送礼了。和坤走上前似嘲笑般说道:“纪大人,你的礼呢?”
纪晓岚未理和坤,便走上前从衣袖中取出一副卷着的画。
“皇上,这是微臣之礼。”纪晓岚说道。
说着,纪晓岚将画打开。
只见画上是一片草地,远处苍山青云意境深远,近处有数不清的野兽相安无事各得其乐,草地上扔满了缰绳。
“这是何人所做?”皇上问道。
“微臣。”纪晓岚回答。
和坤看到此画,怒道:“纪晓岚,你好大胆,竟拿如此破烂当做贺礼。”
“和大人莫生气。”纪晓岚笑道:“皇上,可否赐于微臣笔墨。”
“好。”皇上回答。
纪晓岚拿着笔在画上题小字:太平盛世,万兽齐乐。
和珅心想,这都是什么东西。
纪晓岚又在画的正中上方题大字:万寿无疆。
乾隆看后嘴里重复了两遍万寿无疆,突然就乐起来。
“皇上,微臣家贫,买不起什么珍宝,今日臣是来送皇上一笑的,只要皇上开心,定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更是天下之福。”纪晓岚边说边将画作送上,“微臣为了画下这些动物苦练三年,只为今朝”。
“好!纪爱卿果然是才子。”乾隆笑道:“赏金500两。”
“谢皇上!”纪晓岚跪地道。
纪晓岚拜谢后,站到和坤的旁边,得意的笑。
和珅心想:这小子比我还会拍马屁呢。
墨王
乾隆26年,朝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墨王”比赛,全国上下无数文人赶赴京城,参加这百年一遇的盛会。
报名人数达到3千有余,其中不乏各地有所名气的书法家。也有一些衣衫褴褛的穷文人,想靠这条捷径走上仕途。
经过了15天的初赛复赛之后,有二人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其中之一是浙江大书法家文自清,还有一个是扬州一瘦骨嶙峋的老秀才王在何。
决赛定于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进行,皇帝亲自督审比赛,转眼便到了这一天。
紫荆城内所有官员齐聚光明殿,决赛便在这里举行。
“传王在何、文自清。”大太监传旨。
大殿中央两张松木桌,桌上是湖州笔徽州墨宣城纸歙州砚。
王在何与文自清二人拜过皇上后,提笔书写。
不久二人就完成自己的作品。
皇上先命人拿起文自清的字细细端详。
“纪爱卿,你觉得这字如何?”乾隆问纪小岚道。
“皇上,此字圆润、厚实,看似钝拙,却在勾啄之间峰回路转,将锋芒敛于浓墨,说它无力却在每一笔中净露铮铮傲骨,说它世俗却在每一画中尽显苍茫大气,难得的好字!”纪小岚细品后有感而发。
“好!”皇上笑道,“刘爱卿,你来说说?”
“确是好字,形神兼备,出水芙蓉。”刘墉答皇上道。
“好,再看看王在何的字!”皇上说道。
当王在何自己将字拿起时,乾隆不禁一怔,心想从未见过如此字体,一时也说不出好坏,于是问纪小岚道:“纪爱卿,你觉得这字如何?”
“皇上,下官认为此字虽然筋瘦有力,却如同一根根骨头堆砌而成,又好像荒野上一株株干死的树枝,没有文人应有的傲骨,缺少大气,况且用笔带着些许怨气,虽说功力不浅,怕是难登大雅之堂。”纪小岚说罢退了回去。
乾隆皱皱眉点了点头问道:“刘爱卿,你觉得如何?”
“刘爱卿为何落泪?”乾隆见刘墉正在流泪,觉得奇怪。
“皇上,王在何所书乃是杜甫所写《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下官望见此诗,如像是一根根白骨堆砌而成,如荒野中满是鸦鸣婴啼的残枝枯树,无论诗字都透出无尽的悲凉与凄残,一个文人没了傲气,没了锋利,只因内心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下官不禁感由心生,落下泪来,望皇上原谅。”
“皇上。”王在何跪倒,“我从扬州赶往京城,途经黄河,因为大水泛滥天灾人祸,饿死者不计其数,如今笔下无神,请皇上责罚。”
乾隆再看那字,仿佛民间一幕幕惨剧一一掠过,脑子像被什么震动了似的,眉头锁得更紧。
“皇上,我想‘墨王’ 之称,已有所属了!”纪小岚听完王在何一番话后说道。
乾隆缓过神来说道:“好!封王在何为满清‘墨王’!赐金1000两。”
众官员听后跪下齐声道:“皇上英明。”
“皇上,我参加这次大赛并不为一个虚名,更不为财宝金银,我愿将自己的千两黄金捐于黄河灾区,只望百姓能过安详日子,百姓之福,那更是皇上之福。”王在何跪地而道。
乾隆听后站起道:“王在何,寡人封你个一官半职,也好让你能为百姓做些实事。”
“皇上,小人有自知之明并无为官之才,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望皇上放我回家,以免家人担心。”
乾隆听完只好作罢,心有怜惜之情。
第二天王在何悄悄离开京城。
他的字一直挂在乾隆的寝宫,每日自检,后留与子孙,直至八国联军进犯时丢失。
棋王
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来到扬州,当时随行的是纪小岚与和坤。
来到扬州后,三人换上便装在当地最有名的食为天酒楼进餐。只见酒楼对面的棋社人头攒动,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便去瞧个热闹。
好不容易挤过人群,只看到棋社内有二人正在对弈,听旁人说,其中白发的是北京来的棋王,黑发的是扬州棋王,北京棋王是专程来向扬州棋王挑战的,乾隆看这棋局拍手称妙,和坤在一旁附和,纪晓岚则慢慢抽着他的大烟带研究起来。他发现这扬州棋王下棋甚快,行事果断,步步致对方于死地,不留一丝后路。没过多久北京棋王摇摇头表示认输。
这时,棋社老板命人拿上早已准备好的“棋王”大匾送于扬州棋王。
扬州棋王不要此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哪敢妄称天下第一。
说完他便与棋社老板告辞,大步走出了人群。
乾隆三人回到客栈后打听扬州棋王的出处,听掌柜的讲,此棋王隐居在凤凰岛,曾经做过小官,办了不少好事,可是与其他官员相处不好,最后被罢了官。
第二天一大早乾隆、纪晓岚、和坤三人一同前往凤凰岛。
刚入棋王院落,棋王便迎出,向乾隆问道:“请问阁下找我吗?”
没等乾隆说话,纪晓岚便上前插嘴道:“这是我家隆少爷,今天有事找你。”
“请进吧。”棋王示意让三人屋里坐。
进房后,和坤用衣袖擦了上座,让乾隆坐下后,自己才敢坐下。
“听闻棋王棋艺精湛,所以在下想与阁下对奕一局,如何?”乾隆很恭敬的问道。
“好啊。”棋王答应后又说道,“但我在家下棋时不愿有人旁观,不知……”
乾隆听后一挥手示意纪和二人出去,于是屋里便剩下他们。
棋局刚开始不久,棋王便锋芒毕露,乾隆不堪棋王一步步紧逼,于是认输。
“皇上!”突然棋王向乾隆跪倒在地。
乾隆一惊,问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当今天下有谁敢姓龙,除了皇上也没有第二人,况且皇上身边的二人,其中那个对您毕恭毕敬的,一定是和坤和大人,而那个手拿金烟斗的必定是‘天下第一大学士’纪晓岚纪大人了,皇上我说的是吗?”
“起来吧,”乾隆端坐笑道:“朕来是想让您随我入宫,一来你可以陪朕下棋,一来可以摆脱这清贫日子,你看如何?”
棋王眉头一锁,站起身猛的将棋盘打翻,乾隆吃了一惊。
“若皇上只让我当个陪您下棋的,那倒不如让我继续过这清苦日子,男儿志在四方,若不能成就一番事业,我宁愿一死。皇上若硬逼我入宫做一玩物,不如降旨斩了我罢!”棋王没有再说话,只将门一开请乾隆出去。
和坤见皇上龙颜不悦,立即上前问个究竟,乾隆不语只气呼呼的离开了凤凰岛。
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乾隆发现扬州官员官风不正,百姓甚是不满,乾隆正犯着难,纪晓岚来到他面前,“皇上,要做父母官必须有志气、有骨气才能为百姓着想,不贪图名利。”
“你有合适人选吗?”乾隆问道。
“臣没什么人选。”说着纪晓岚拿出棋盘说道:“皇上不如放松放松,可有雅兴与臣下上一局。”
乾隆见棋盘忽然想起了棋王,虽说那棋王性格古怪使他不悦,但性格耿直,不图名利,怀有一腔热血,能为百姓着想,确是极好的人选。
因为这些腐败官员多少与和珅有些关系,为了自保,和珅点头称是,高呼皇上英明。
乾隆当即下旨,封棋王为扬州知府,纪晓岚抽着烟斗点着头。
三个月前,纪晓岚收到了许庆祥的信件,那时他刚刚被罢官,字里行间里能看到一个文人的抱负,纪晓岚多方打听,知道许庆祥是个好官,于是他趁乾隆南巡,有意安排一场棋王对弈,才有了后事种种。
乾隆一直为自己找到一个好官,洋洋得意了很久。
@马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