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史公自序》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粗解:
1、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这句话是说:无为者,守清净也。无不为者,生育万物也,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引自《道德经》,如: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如果能把道德经的无为,搞清楚,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解释了,“我们把事物(表象)一层一层的剥离,减去,放下的话,我们就可以到达无的状态,所以呢也就是清净了,这种剥离和放下能够让你看到道(事物的本质),如果说我们抓住了道,那么我们就可以派生天地万物了。
2、 “其实易行,其辞难知”这句话是说:如果人和事物各自遵守他的大道边界,那么就容易做事了,他的语言幽深微妙,所以也就难领会和解释了。
3、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这句是说,他的技术层面主要是以虚无为宗旨的,遵循自然之道。循环往复。
4、 “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这句话是说:事物没有既成不变之势,没有常存不变之形,所以能探求万物的情理。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类象的方式来做解释。
5、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这句是:我们不能超越和脱离事物的实体,来解释他,也就是事物的道的本源,所以他能成为万物的主宰。这里其实,我们就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先秦时代已经做好了范畴。不能脱离事物的本源来讲理。
6、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这句是说,事物是有其规律的,但是我们也要按照天时去做事,比如冬天种西瓜,明显不合时宜的事情还是不能做的。有规格度量,但是也不能死照着这个规格来做事,要看事物的多方面原因衡量使用这个规格度量,比如说菜地浇水,下雨后就不要浇了,或者少浇,夏天天热土干我们需要多浇一点,不能说书上说每天这个菜需要100斤水就天天就浇100斤。
7、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这句话出鬼谷子,说:所以圣人的思想和业绩会一直长存下去,因为圣人就是按照遵守历史的变化规律来论述事物的。
8、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这句是说,虚无是道的永恒规律,圣明的君主国王或者我们做企业的既要按照遵循这种永恒的规律(普世真理)又要按照现在的环境和人的能力来治理国家公司。
9、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这句话是群臣一齐来到国君面前,君主应让他们各自明确自己的职分。这个和我们做公司也一样,老板要让每一个员工知道他们该做仕么,或者不能做仕么。
10、 “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这句话是,按照实际情况符合其言论名声者叫做“端”,不符合者叫做“窾”。这里的端,我的理解是正,在范畴之内。窾是讲的空话大话,骗人的话。
11、 “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这句话是说,不能相信空话大话,骗人的话的人(不肖者)的话,这样就不会产生奸邪。贤者和不肖者就会分清,黑白就会出现。
12、 “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这句话是说,我们的问题是肯不肯用这样(怀德懂道)的人,如果用了,仕么事情办不成?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