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想法
自保自觉自愈自养自救·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自保自觉自愈自养自救·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作者: 恒之馨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3-09-11 10:51 被阅读0次

叔本华说,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你有无能力将一种低级的、物质的东西,转化为高级的、精神的东西,就是可以与别人合二为一共享爱、创造和再生的能力,才能自保自觉自救。

生命具有双重性,这一点,在生命之初就形成了,卵子受精,使得一个混沌的生命开始裂变。这种双重性又表现为精神和肉体的纠结﹣﹣嘴巴的进食与感情的宣泄……如何在这其中保持平衡,就是"道"。

而把生命从外部事物解放出来的过程,就是"修炼"——在神火和精水中再生。

以下为容易被忽略的五大生命要素:

1.自保

人体有自保功能,源于五脏六腑的生克制化,任何脏器功能的突出和疯狂都会得到它的天敌的制约和杀伐,外在的任何干扰最好都要等到它们自身发挥作用后,审时度势,帮忙可以,不可过度干扰。

人在脏腑失衡之下最好的举措是放平自我,休养生息,等待,而不是急于把自己交给别人,等待生命自我的战场偃旗息鼓,让残局也有个消化时间,然后重归故乡。

人体有排异反应,这个反应也属于人体自保。很多疾病表现不过是排异反应的表现:嗓子有异物,人会狂咳;人体内部有寒邪,身体好的人就要用发烧等方式将它排出;妇女如有子宫肌瘤,就有可能经期淋漓不尽;妇女阴道有大量杀精物质,也属于排异式自保….

同时,治疗也常常利用这一功能,比如针刺穴位,虽说以气血为大药,但原理还是借助人体排异反应,拆东墙补西墙,气血因排异(针)而汇聚,无形中增加了这一经脉的运化而发生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黄帝内经》常言"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因。虚证如过度针刺,不仅无作用,且伤气血。针刺高手取穴少且精当,病去即止。

刮痧亦如是,皮肤刮出青紫瘀血,人体则会发挥排瘀功能,调气血上来消肿,故不必上药而肿胀自消,背部气血充盈了自然感觉轻松,但虚者不可过度,否则大耗,人会疲软以自救。且秋冬以气血内敛为自保,宜少用汗法和刮痧法。

固本首要在于先不糟蹋,在于自爱、自保。至于食物,中国人都懂的,但求随缘。唯有肝功能强大,才能解毒排毒;唯有脾功能强大,才能运化万物。所以,无论世事如何,还须求诸于己,才能化浊升清,意气风发。

吃营养品也有同样的问题。营养品大多营养丰富,中药膏方也多为滋阴粘滞药,更有一种人在方中加金属类药物,这些均属于重调元气法,初期服用会觉得精神气爽,原因在于这些药物直入下焦,且难以消化吸收,必调元精来化之,故人显得有精神;而且它们的药性为重镇安神,故睡眠好。

但久之,属于重调老本,一旦停用便显委顿。过去服用膏方必在秋冬,因气血内敛,可化之。春夏气血外宣,里不足不能化之,但现在人利欲熏心,无时不用,服者可悲,用者可恨。

2.自觉

人之得病在于贪、嗔、痴。多思伤脾,多忧伤肺,多恐伤肾,多欲伤精。

凡事求多,则是贪,欲而不得,则五脏俱焚;怨天怨地怨命运就是嗔,嗔怒不止,气血凝滞;妄想妄念,情欲不去,就是痴,痴则情深不寿,乱结孽缘,恩怨绵绵。

人生苦短,怎禁得起这般胡缠?不如三杯两盏,轻歌曼舞,天地间。

人死于疾病者,色欲居其半,气郁居其半。纵色欲,则亏肝血,肝血不足则肝木上亢而克脾土。犯气郁者,先伤脾胃后凝肾水。

故色欲、气郁皆是人生大忌,色欲源于对人生的恐惧和贪婪,气郁源于命运的不平,所以,唯有宗教意义上的虔敬可以平息二者,而用药不过解决一时而已。

但人总是明白一时糊涂一时的,故,虽可怜,但不可救药。

业障由因果、修行管——知道因果就是内明。命境由天管——医生治得了病,救不了命。病由医生管——所以医生不能解决病人的全部,而只是解决部分的问题。

导致疾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项:业障、命境、环境和坏习性。业障是你往世的积累,你看不清,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命境也是玄学,比如八字,比如中医之"五运六气",出生时九窍俱开,你的这一生与天地自然的交换便是一种秘密的存在,也许会在某一瞬间开始,或在某一瞬间戛然而止。

只有那看得见的生活习性、性情和环境所导致的一些疾病,才是医生勉强能解决的,而解决的好与坏、对与错,还要看这医生的悟性和本领。

现在人对病因的分析多找外因,比如,咽炎是空气污染,白血病是装修污染,肺癌是吸烟……但农村家里没装修的孩子也有患白血病的,大量肺癌病人是一根烟没吸过的,真的就是污染原因吗?如此推诿外因,就是对生命的误读!!!

为什么不想一下我们滥用抗生素对血液的影响?为什么不思虑一下痛苦焦虑人生对人心肺的影响?为什么不想一下一切错误观念,比如药物减肥、疫苗等等对我们生命的过度干预?

这种对生命的误读,推诿了医者的责任,放任了病者的恶习,蒙蔽了人的心灵。如果天空澄净,空气清澈,无烟无尘,土地、食物、水通通没有污染,就没人得病了吗?!吾之有大患,为吾有身。

只要人未得自由,只要还活在无明和尘埃里,只要这世上还以利益为追求,人就无法超越命运而存在。

所以,找个好医生,比找丈夫和妻子还难。丈夫或妻子可以是个浑蛋或泼妇,但好医生,必须有圣人的德行、艺术家的灵性、将军的勇猛和科学家的严谨。

归根结底,找医生还是外求。要想少生病,重在内修。

人的局限性:(1)源于有肉身,不知眼耳鼻舌身意是假。(2)源于有情,不知无常是真。(3)源于性别缺憾,不知阴阳和合是真。

所谓得道,即:(1)去"有"。(2)得"真"。去"有"得先"有",得"真"先知"假"。圣人四十才不惑,该折腾还得折腾。六十方耳顺,到老才明白些许。这人生,急也没用,既然来了,谁也没想活着回去。

唯有自觉,才能自净;唯有自净,方能自安;唯有自安,才得自尊。自尊就是先尊重生命的存在,继而完善这生命,别用贪痴玷污她、累赘她,因为死后你的所贪、所嗔、所痴都毫无意义,因为肉身必化为尘烟,唯有轻灵的魂魄继续流转…..

3.自愈

在远古,医者的先驱们曾提到"天然的治愈力",即伤后的修复和病后的康复,在相当程度上不依赖医生的治疗而得以进行。

中医里也讲"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讲的是与其让庸医诊治,不如等待身体自愈,反而更符合医理。

对"天然的治愈力"的现代解释则是,人体内部有独特的自我修复的机制,人体器官如心脏、横膈等拥有的潜在能量十分丰富,远远地超过了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躯体在很大程度上能保护自己并且有自愈的能力。

于是,一种新的治疗学产生了,病人自己同医生一起介入到治疗活动中,医生熟知躯体的自我调节及自我修复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并给病人以指导和勇气上的鼓励。

而作为病人,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体内部潜在着巨大的能量。当我们想到那些时刻准备着为机体利益而工作的使我们机体得以康复的力量就在我们机体自身当中时,我们就可以丢掉为管理我们肉体而操心的枷锁,并从奴隶状态下解放出来,去充分享受世界的美好与珍奇。这样,健康便不再是一种追求,而是我们生存的实在。

4.自养

大病用功,小病在养。此言甚妙。小病在休息和治疗;大病在休息、治疗之外,还要剔除"贪、嗔、痴"。

生命不可过用,所以上帝在造人的第六日后的第七日安排了安息日,就是要人类懂得人每七天都要拿出一天来享受和天地自然的和平共处。

从《圣经》的角度言,如果说劳作是在救赎原罪,那么安息日则是养神!世界每天都有早晨,所以不必那么急匆匆。周末,如果想睡就再睡会儿,没必要内疚。内疚比睡懒觉还伤身。

有人问何为良药,答曰:你在他身边欢笑,就是良药;你把他带进阳光,就是良药;你蜷在他腋下安眠,就是良药;你给他读书读经,就是良药。

良药,都不是化学的,但它起到的化学反应,是脑啡肽的绵绵。良药,不全是苦的,有时是喉咙间咕噜一声甜蜜的轻叹;良药,是在梦里笑出声来,第二天再比画着讲给他听。

古语说"不可救药",是说有些病人的病不是用药就可以治愈的,现代人尤其如此。药是有形的,只能治疗有形的病,但现代人的病大多从无形上得,所以,如不从无形处下手,还是无能为力。

贪则提心吊胆,则积;嗔则心怨肝硬,则结;痴则痴心妄想,则执。如此积、结、执,都使经脉凝滞瘀积,神明昏乱,最后百病缠身。所以:能破妄念者方为上医。

越来越感慨,沉静地对待生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有病时,先想想生活出了什么问题、情感出了什么问题……把这些绳扣解开了,生命的大药系统也就开始启动并发挥作用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的本质在于和解,而不是对抗。不要急于消病,而是要消除病因。

如果能找出病因中隐藏着的生命焦渴、委屈、愤怒、恐惧和不平,届时病症都不再有意义,治病的最大意义应该在于重新唤醒和拯救我们的人生。

作为一个医生,如果没有对生命真正的悲悯和同情,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于是,病不仅缠绵难去,最后连医生和病人都成仇人了。

5.自救

在西方,病人会先求救于医生,然后是心理医生,然后是牧师,实在没办法了就让你去见上帝。在中国,传统医学一开始就涉及全方位的拯救及关怀。

但现在,这种集医生、心理医生、牧师和上帝于一身的大哲大贤已寥寥无几,所以,悲怆之余,唯有自救。

张仲景说学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与其天天在网上问这病问那病,与其在医院看别人的冷脸,与其让冰冷的仪器扫描自己的身体,与其大把大把吃自己弄不明白的药……

不如自己略习医术,略知阴阳四季养生大法,见微杜渐。这,才是真正的爱家人、爱自己。最好也不要以医为谋生手段,那样也会被利益挟持。

最好只关乎热爱、慈悲、杀敌除魔的品性,这样才能出高境。

人之一生,心性的成长和富足是最重要的。其余的,有,就感恩;没有,也不要。

自救的根底在于自学。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信赖学院教育,天哪,现在哪个教育能让你从内心生出信念?哪个教育在培养你勇敢的心?哪个教育在唤醒你自由的精神?!呜呼哀哉!又有哪个学院造就了张仲景?哪个学院创造了传世的经典?….

中国的学问全是向内求的学问,比如:佛学为内明、道学称内景内丹、医学为内经、儒学称内业、武学倡内功。这些学问全要求我们要有悟性。

这跟出身、所学专业、职称等等没有关系,一个大字不识的人也有能因根性和机缘而开悟,比如六祖慧能。人人皆有佛性,若被无明熏染遮蔽,神也无能为力。

如果你没有老师,你就以经典为师吧;如果你没有临床,你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临床吧!古代神农如此,黄帝如此,你、我,也要如此。

有人想学养生,对我整天写天地之美、诗情画意感到不解。殊不知热爱和欢乐乃是正能量,诗意与情思乃是正能量所应拥有的品质。

给你祛病大道你不要,非求你肝肾已代谢不掉的药!如今这世上,天天喝的水都靠不住了,病也必然除不尽,能天天阳光正向地活着,呼吸天地之大美,感受情性之慈悲,已然了得。

未来,只有靠自性的解放,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只有靠人类共同的担当,才能走向远方。

总之,当利益成为唯一的追逐时,人就没有了道德底线,人类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放弃良知——谷物已不是先前的谷物,蔬菜已不是先前的蔬菜,水果已不是先前的水果,农民也不是先前的农民,医生也不是先前的医生,一切都蒙上了金钱的龌龊……已经没人爱你,已经没人为你负责。

所以大伙儿能做的只有:一,相信自然。二,学会自救。实事上,自然已经安排得很完美了。天算的事就交给天吧,你左右不了的;人算的事要依赖常识和法规,自己小心就是了。

是活在愁眉苦脸病人堆里,还是活在打着鼓唱着歌的欢乐人群中,其结果肯定不一样,我愿是后者。

长寿短寿不重要,肥了瘦了不重要,天生蚂蚁,也生大象。不就是想活明白吗?!不就是想用眼耳鼻舌身意把这天地人情享尽吗?!佛还示疾呢,不照样璀璨,为我们漫长的黑暗敲响了永生之鼓!合十赞叹,奋起直追吧!

大环境是道。人的命和运都要依存于道,而且,更有大的宇宙法则在等着我们,不用急,不用怨,刍狗而已。

唯有心灵的苏醒和净化是人最后的依傍。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就是中国人,就是有传承、有历史、有文化的中国精神。

听说白菜自来水都不安全了,居然还有人哭着喊着要我谈养生。人,除了灵境,已无处隐身、逃遁。不如谈谈情、跳跳舞、唱唱歌、写写诗……肝不瘀滞了,还能把身体里的毒、心里瘀滞的毒代谢得快点,也别太累了,劳累伤肝啊。挣点钱就去晒晒太阳,吸收了宇宙能量,还能少吃点垃圾。

别老为后人担忧,别老想着为他们积累财富,他们也是带着自己的口粮来的,各有各的时代和命。

周国平说:有人问我的养生之道,我说是抽烟、喝酒、熬夜。虽是半开玩笑,说的却是事实。身受心支配,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

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养生上,养生几乎成为人生的全部目的和意义,这么一种紧张兮兮的心态,能把生养好吗?一个人太在乎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一定会出毛病。

养生不是目的,活出春之温润、夏之热烈、秋之缤纷、冬之静谧,活出真痛、真乐,才是生命之真谛。

随笔/恒之馨(整理自曲黎敏《生命沉思录》

相关文章

  • 控制欲望

    人生有度,过则成灾。叔本华说:“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控得住欲望,守得住清欢。

  • 暂时停止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而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 《人生的智慧》读书小感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而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先看到...

  • 《人生的智慧》:他总说人生实惨,却指导无数人走向幸福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像这样的丧气话...

  • 《咏远有李》:婚姻里,做一个像哈文一样的“男人”吧!

    01 叔本华说:“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我想想,这话讲的太对。 有时候,我觉得很幸福。孩子很可爱,老公很贴...

  • 北京啊北京

    来自田卷卷原创作品 叔本华说过,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亚当斯密还说,人生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这些值得别人深...

  •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留

    先是蒋方舟在微博的推荐,加上经不住几个损友的轮番轰炸,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点开了奇艺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剧的名字是昼...

  • 与痛苦共存  有感 跳出大脑融入生活

    叔本华曾说:“这个世界中,唯有痛苦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而幸福不过是痛苦暂时的缺乏,不过是欲望与无聊较为迅速的交...

  • 《人生的智慧》书摘

    作者:兵兵 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在开篇就表示,痛苦贯穿人生始终,幸福不过是痛苦暂时的缺乏,不过是欲望和无聊较为迅速的交...

  • 自救自愈

    自救自愈 启动自救 最近一个月以来,隔三差五的出现落枕的现象,肩颈僵硬,活动受限。 一开始我会很郁闷,为此情绪低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保自觉自愈自养自救·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pe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