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管理经典书籍呢

作者: 薛定谔的猫0218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6:46 被阅读0次

管理经典书籍从劳动生产率、组织效率、人的效率、企业管理基本原理、企业管理领域这五大方面推荐

01 劳动生产率

一、泰勒与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用一生的时间所要探讨的问题,恰恰是管理的本质问题:管理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程度的产出,也就是如何使生产率最大化。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清晰地阐述了获得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四条原理:

● 科学划分工作元素

● 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 与员工经常沟通

●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02 组织效率

二、福列特的四个管理基本原理《福列特论管理》

我把福列特的思想概括为四个基本的管理原理。

第一个原理:建设性冲突

第二个基本原理: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

第三个基本原理:管理是一种职能并以科学为基础

第四个原理:重塑领导者的权责

三、法约尔与组织效率最大化《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分权)的结合。

一方面我们需要强化专业化的能力,无论是管理者、领导者还是基层人员,只有贡献了专业化的水平,才能算是胜任了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需要明确的分责分权制度,只有职责清晰的分工,权力明确的分配,等级安排合理,组织结构有序,管理的效能才会有效的发挥。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的结合正是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来源。

四、韦伯与现代组织管理《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组织最为根本的功能就是效率,所以如何获得组织效率是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韦伯从组织效率出发,找寻影响组织效率的核心要素。

所以理解韦伯,应该理解他对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的而非个人的。组织管理的核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的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得到管理效率。

如果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就需要像韦伯一样去思考、去理性地设计组织,让个人的权力不再是组织的核心要素,而让每个职责的分工与协作成为组织的核心要素。

五、管理行为中的有限理性判断《管理行为》

西蒙认为: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西蒙通过对管理行为的细致观察,主张“组织里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

西蒙告知了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个人行为达不到理性标准。西蒙所告知的这个基本事实,表明管理的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选择,这也是作为管理者需要清醒认知的一个关键。

03 人的效率

六、人际关系中关键活动是激励人《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对于梅奥的观点,我试图简单做个概括,得出以下6点:

● 以人为本

● 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中,而不是社会中

● 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

● 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

● 通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

● 个人与组织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七、巴纳德的意义和经理人员的意义《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的意义在于告知我们组织是为实现个人生存目标和组织目标而存在的。他首先提出一套有关在正式组织中合作行为的综合理论。组织能否发挥效用,取决于组织本身能否带动形成组织成员一致性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行为选择,如何让这些不同目的和行为的人集合在一起?其关键要素是什么?巴纳德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就是合作

 

八、如何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从传统的思维习惯上,大家会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赫茨伯格探讨的这个角度非常特别而有意义,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员工满意或者不满意,更加不能认为满意与不满意是对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影响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注重外在因素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注重内在因素的变化性和有效性,一方面逐步提升保健因素,降低员工在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另外一方面有效使用激励因素,提升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只有两个方面相互发挥作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调动起来。

九、人的潜能和价值《人类激励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可以大致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逐级形成和发展的。

研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让人们理解人的潜能的无限性,这个理论同时解决了潜能和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正是这个理论的真实意义所在。

04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十、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目标。因此,怎样提高组织整体力量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如果是这样的话,管理者就承担了这个最重要的使命:提升整体的力量,延续个体的生命。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里,德鲁克先生清晰地指引了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在这本书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传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

十一、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彼得·德鲁克先生管理系列”

企业如果能够在顾客需要的领域做出独一无二或者数一数二的贡献,收获是随之而来的事情,企业自身的需要必然要通过对顾客的贡献来获得。此外,价值链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都是贡献关系,只有他们在实践中做到相互主动贡献,才能保证整个价值系统为顾客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二、企业是什么《管理的实践》

“企业就是创造顾客,企业从功能上讲只有两个功能:营销和创新,企业也只能够具有这两个功能。”这就是企业真实的价值,如果我们离开了对企业这个定义的理解,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十三、创新需转化为行动及结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实践的创新。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他们凭借创新,将变化看作开创另一家企业或服务的机遇。创新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供人学习和实践。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用。

如果创新停留在观念、思想和制度上,创新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创新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05企业管理领域

十四、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营销原理》

营销的理解应该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所以我们选择营销战略的时候,不能只是评估这个战略的基本因素,还应该考虑它的时间坐标。但是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并不是以时间为单位的,而是以市场关键要素为单位的

科特勒先生说:“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而伟大的企业却创造市场。”如果我们可以真正与顾客站在一起,真正理解顾客价值所在,我相信这是科特勒先生所要的“营销原理”。

十五、竞争力与组织管理的关系《Z理论》

企业如何获取竞争力,成为企业经营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微妙性与密切的关系,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

企业除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之外,更需要在组织文化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唯有让企业组织具有强大的协同能力,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十六、远离竞争《竞争战略》

“竞争之外”的理解:如何远离竞争

竞争的出发点是抗竞争而不是竞争

竞争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

竞争活动的特性就是创造生存空间

竞争的关键是寻找新定位

十七、产品意图《竞争大未来》

这些弱小的公司能够经过20年的努力一跃成为与大公司并驾齐驱的公司,就是因为它们拥有明确的“产品意图”:将企业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品成功的本质,透过产品传递企业的价值,将员工与产品联结在一起从而激发活力,让产品成为联结个人与团队的价值纽带,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提出管理的新定义以保持热情,利用产品意图并始终如一地指导资源配置。

十八、选择成就卓越《选择卓越》

吉姆·柯林斯在研究中发现,10倍领先者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从思想上,10倍领先者是一个矛盾体,他们既不抱怨现实,也不屈服于现实。其次,从行动上,10倍领先者把这种思想转化成为下图所示的三种核心行为:高度自律,实证创新,转危为安。

十九、如何让管理者胜任《领导梯队》

本书通过对六个典型的管理层级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从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工作理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该书倡导的“领导梯队模型”在100多家海外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哪些管理经典书籍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qb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