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刮起了一阵自律风,一篇篇类似《那些自律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的文章,在煽动着大家的焦虑和不安,如何变的自律成为了热潮。
而自律,取决于自控力。
那如何提高自控力?结合我的个人经验以及《自控力》一书中的知识,谈谈我的看法。
接纳是自控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论你自控力如何,你都要接受这个并不那么完美的自己,然后去改变现状。
也有人会想我天生就这样,管不住自己,不可能改变的。
但你有没有发现,自控力是一直在变化的,有的时候自控力强,有的时候弱,它会随着你的心情,身边的环境而改变,所以万万不能抱着我就这样了的固定型心态。
那既然自控力有强有弱,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记录,思考,为什么某个时刻自控力要强些?触类旁通的去面对自控力不强的时候。
1.吃出自控力。比起努力,你更需要自控力
自从上班后,我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到下午四点左右就开始饿,本来在工作的我开始变得浮躁,不愿意想复杂的问题。
于是跑去泡杯糖水或者吃点零食,休息一阵又恢复过来,虽然状态相比于之前差了些,但继续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心理学家马修·加略特通过实验发现:让人们做一些需要自控的事情,他们身体的能量会被消耗,能量消耗,意志力会削弱。但是,给一部分人喝加糖的柠檬水,提高他们的血糖含量,这部分人的自控力则会增强。
所以对于能量消耗多的人来说,就一定得自备零食在身上了。
有了能量供给,人才有自控能力,一个饿的奄奄一息的人,你让他站起来奔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过这我也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保持好的睡眠,有时间多运动,这些都能正向的给自己蓄能。
2.列清单比起努力,你更需要自控力
其实一直都有列清单的习惯,但后来发现列了并没有什么用,于是就搁置了。
但近两个月又捡起来了,掌握了正确的方式,也学会了随机应变,越来越喜欢这样一件事情,一周过去了,回顾的时候我能清晰的知道过去的这一周我做了些什么,下一周我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该在我的计划当中添加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做自己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被生活推着走,从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越来越感觉每一天都是生命当中最年轻的一天,我一天天的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计划最重要的不是你什么时候要完成什么,没完成就怀疑是不是自己不行,而是一段状态最好的时间内专注做同一件事情,效率是最高的。
其次是规定期限,我是个喜欢拖延的人,碰到烦躁的事情不到期限就不想动身,这让我苦恼极了,后来反过来想一想,既然期限是催命符,那我就把催命符找出来贴在身上天天催我,超级好用。
3.消极状态时,自控力最弱。这个时候改变状态最重要。比起努力,你更需要自控力
首先我反思什么时候会出现消极状态,还真被我找出来了,晚起,熬夜,拖延,好多事情堆在一起却啥也不想干等等这些都是罪魁祸首!
那当进入消极状态时,你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还是转移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那消极状态会化身一大恶魔,软禁你所有的自控力,把你带入看剧看小说打游戏的深渊。
但如果转换思维,也许你会采取方式去面对,去洗个头发,打扰卫生,听听歌,散散步,吃点零食,我每次都是这么做,慢慢的就恢复过来了。
甚至忘了至少是因为什么而不开心,人,真是个奇怪的生物。
4.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省。比起努力,你更需要自控力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纯粹的抱怨?
还是觉得这是一个挑战的机会?
带着什么样的思维上路至关重要,这是一个考验你自控力的机会。
如果你一味抱怨,觉得自己倒霉透顶,那就会造成失控—埋怨—放纵—自责这样的恶循环。
古典曾提过要及时止损,而从埋怨开始,时间的损失越来越大。
而换个角度看问题,这就是最真实的你,这就是你惯性的思维方式,你再怎么埋怨也改变不了现实,唯有当成挑战。
5.探索自控力强弱的规律比起努力,你更需要自控力
作者说通过探索自控力强弱的规律,可以更好得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加成功的几率。
我自己通过探索发现早晨起床后自控能力是最强的,脑袋最清晰,所以我会把平时不想思考的事情都放在早上。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一个重要的自控力法则: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自控力最强的时候做。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两件事情,一件困难,一件容易,我们总是倾向于先去做容易的那件。但重要的事情通常都不容易,它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在大脑充满能量,有较强的自控力时,我们要优先去选择那件困难的。
也许你会发现迈出第一步很难,这是人之常情。因为脑神经学家发现,我们把即将要做的事情想象得很难时,大脑会产生别人打了的疼痛感,所以本能告诉我们,不能做这件事,它会让你疼痛。但如果我们强迫自己去做,一段时间就会适应,甚至在取得效果时会产生愉快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很难,事后再回想时感觉也就不过如此的原因。
6.融入自律的环境比起努力,你更需要自控力
人都喜欢模仿,身边的人打游戏,你也打游戏,身边的人搞学习,你也搞学习。
而我是个超级喜欢模仿的人,模仿身边的人,特别是喜欢的人,比如以前在智慧班模仿雷哥,莉姐,玉姐,波哥等人。学习他们的处事风格,穿衣搭配等等!
后来模仿柯锦川,刚开始没有毅力坚持写文,后来完全融入了她的世界里,开始模仿她一周写三篇文章,小到连她买个茶壶我都要买一样的。
而如今我发现我身上满是这群人的影子,有人说:人是环境的产物。
确实如此。幸运的是,正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我活出了自我。
最后一条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你必须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一件事情。
如果只有理论,那你就会听了无数道理但依旧过不好生活,因为你刚开始就觉得是道理,不相信真的有人做到了,你需要亲眼目睹并与之相处了解人家怎么做到的。
在你还不行的时候,你必须找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者一个相互监督的环境,并且沉浸在当中。
网友评论